MSCI首次將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納入其新興市場和中國指數,這將是內地企業首次進入國際指數,並被視為未來納入A股試水溫鋪路。不過,A股登上國際指數的條件似乎未成熟,相信短期內只能望門興嘆。
縱然近期A股回穩,卻未能挽回外資信心,滬股通連續十九個交易日錄得資金淨流出,顯示外國投資者對A股的風險警覺大為提高。其實,A股進身國際舞台並非看漲跌和成交額,而是更加開放、更加市場化的投資環境。
今年六月,MSCI決定暫不將A股納入其系列指數,其中一個不公開的原因相信是基金界群起反對。六月時的先見之明,追蹤指數基金避過了六、七、八月A股的浩劫。目前A股雖然暫告喘定,但「國家隊」入市持有數萬億元股票、IPO僅擬初步重啟、尚有接近四百家公司繼續停牌、股指期貨廢去武功,股災期間懷疑「外部勢力」在惡意作亂,暴力救市導致自由度大開倒車,由朝向開放市場變成更加封閉,令人搖頭嘆息。
基金界對MSCI新變動沒有異議,像阿里、百度、京東及奇虎360均是響噹噹的內地互聯網公司,放在任何指數均相當匹配;投資企業最重要的是看質素和前景,而非一時頭腦發熱。有趣的是,這批中概股在內地被視為境外公司,優質中國企業紛紛跑到美國上市,A股縱使估值人為地抬高,惟良禽擇木而棲,中國股市尚且留不住好企業,卻妄想招徠外國投資者。
此次中概股先行納入,仍為A股加入國際大家庭再帶來想像空間。MSCI承諾一六年再重新審核,且與中國證監會成立工作小組來清除障礙。儘管雙方誠意十足,但矛盾卻未解;A股六月中開始暴瀉與被MSCI拒之門外是否時間上的巧合?A股為國際化而亢奮,意圖炒高後由海外投資者接貨,但基金則因A股過於瘋狂而卻步。邁開第一步往往最困難,抱持過高的期望也不切實際。
中國新五年規劃力催證券業發展,註冊制、市場化和國際化再被推上日程,但切忌說一套、做一套。距離明年六月MSCI下次審批還有逾半年時間,中證監期間料將推出深港通及QDII2等開放市場措施以作配合,但開放市場並非一、兩個指定動作,最重要的是心態,經常抱着「懷疑論」擔心外資在唱空和惡意造空股市,殊不知是本身制度、股民心智未開等多方的缺陷造成;中央愈想維穩或欲速則不達,減少干預市場運作,再將精力集中搞好經濟,水到自然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