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再起革命 打殘傳統零售

內地掀起的「雙十一」網購熱潮全面報捷,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急升超過六成,但傳統零售業卻遍吹淡風,中國、美國及香港均如是,尤以百貨店所受的衝擊最大。在移動終端興起之後,網購再起革命,傳統零售業亦需改革,以適應購物模式的轉變及滿足消費者的體驗。

據本報統計,近期已有十家本港零售股發盈警,預告業績倒退或虧損,幾乎全軍盡墨,慘況可謂近年罕見,綜觀其業務主要集中在中港兩地,也就不難理解其艱辛經營苦況。

至於另一邊廂的美國零售業同樣步入寒冬,繼沃爾瑪之後,美國梅西百貨的業績亦大遜預期,第三季業績倒退的大型零售上市公司竟超過一半,反觀亞馬遜第三季營收卻攀升兩成三。在今年夏天,亞馬遜已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現時差距更拋離至三成。感恩節是美國消費旺季,本月稍後登場的「黑色星期五」及接着的「網購星期一」將成虛實交鋒的另一戰場。

實體店和虛擬店並非河水不犯井水。事實上,大部分零售商已採取虛實結合策略,亦即O2O模式,但大多仍在摸索階段。有趣的是,亞馬遜近期卻宣布開設首家實體書店;梅西百貨、英國Sainsbury和荷蘭連鎖雜貨店Ahold等均先後進駐天貓網購平台,希望以電商為打進中國市場試水溫。

不過,傳統零售商的龐大分銷網絡反而成為包袱,互聯網企業的優勢是擁有無遠弗屆的客戶群,在「機不離手」的現代人,逛街變得費時失事,就算實體店在感恩節大減價,消費者也需在收銀機前大排長龍。「雙十一」的移動端市佔率高達六成多,證明不光消費模式在變,購物習慣亦在變。

曾經有分析推斷,網購在快速增長過後將趨向飽和,實體店有本身捧場客,與網店分庭抗禮。不過,今年網購的聲勢完全將實體店蓋過,前者透過科技的進步與時並進,後者卻停滯不前,年輕一族逐漸成未來消費主力,更令勢頭難以逆轉。實體店不甘坐以待斃,但銷售網絡如何擴充也不及虛擬網絡般不受拘束,便宜、多選擇及方便是大型零售商的優勢,惟網店唾手可得。

回看香港,恃着人口密集之利,多年來網購未成氣候,但近年舖租飛升,網購也乘勢崛起。「雙十一」跨境電商貿易急升更須警惕,香港零售業若不自強,提升服務質素,中美的傳統零售業遭蠶食將是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