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威脅升溫 內地焗鬆幣策

通縮威脅已成為後金融海嘯環球多國全力對抗的經濟風土病,歐日央行爭相將貨幣貶值自保,中國因未有跟隨,加上糧食價格進入下行周期,十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僅升百分之一點三,較九月回落○點三個百分點,亦比市場預期低,大大加深了通縮風險的憂慮。

事實上,在人民幣匯價相對強勢下,不但令內地物價持續趨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亦按年跌百分之五點九,錄得連續四十四個月負增長,反映中國製造業疲弱,價格受壓巨大,轉正增長可謂遙遙無期,跌進通縮的風險愈來愈大,中央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已是刻不容緩。

倘若細心分析,豬肉、蔬菜等價格九月見頂回落,十月非食品情況也不理想,增幅回落至百分之○點九,衣着、醫療保健、個人用品、煙酒價格升幅放緩,娛樂教育文化用品、交通及通訊價格更呈下滑趨勢。雖然人行去年底因應經濟失速風險,連串減息降準,但其刺激效果顯然不大,加上美國以外的發達國經濟未走出谷底,通縮惡魔在中國已悄然殺到埋身。

回看內地第三季經濟增長僅百分之六點九,創○九年以來最差紀錄,為達保七目標,上月人行再使出混合拳,減息○點二五厘兼同時降準○點五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利率減至一點五厘,低於前月百分之一點六的物價升幅,由此變相宣告中國正式進入負利率年代,十月進一步回落的物價,正好為人行延續放水救經濟,短期再次減息提供空間。

另方面,早前公布的十月中國外匯儲備,出乎意料結束五連跌,開始呈現穩定並逐步回升的趨勢,消除市場對人行在閃跌後出手干預,以及人民幣匯價可能二度貶值的揣測,對人行短期進一步擴大寬鬆手段,提供有利的客觀環境。

中國在邁向市場經濟過程中,往往處於忽冷忽熱游走於兩個極端,負利率顧名思義是要令存戶放在銀行的鈔票,不敵物價漲幅,促使居民消費及投資,自九十年代至今,中國出現過四次負利率周期,無不掀起投資過熱,資產價格失控,樓價勁升的結果。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全球多國處於前所未見的零息年代,中國面對開放以來最嚴峻時刻,經濟改革、工業產能過剩及大量房地產庫存問題尚未解決,實沒必要過早擔心過熱情況出現,投資者亦毋須因負利率重臨而對樓市及股市抱有過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