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中國經濟兩大問題

在過去三個月,環球金融市場的動盪走勢,主要由中國發生的事件觸發,包括內地股市急跌、人民幣貶值2.1%及其後的資金流出。除這些即時的問題外,中國亦面對兩個更基本和棘手的問題。

負債暴增 重組艱巨

首先,中國經濟從迅速增長、主要由國家擁有、出口和龐大資本投資主導的模式,轉型至增長較緩慢、更開放及消費主導的模式。其次,有兩項隱憂令轉型面對複雜的挑戰:內地負債水平自雷曼危機以來急速上升;在國企主導的東北部「鐵銹地帶」與由服務業和民營企業主導的中南部沿海地區之間,在地區和行業方面的表現均有所分歧。

中國債務問題規模,足可與美國次按危機相提並論。自○八年以來,內地的信貸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增加超過一倍,至1.95倍,主要由於當局在○九至一○年推出龐大的刺激經濟計劃,現時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亦開始上升。從正面角度看,有關債務大致屬於企業範疇,意味着這個問題比家庭負債偏高較易解決;從負面角度看,由於債務集中於國企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屬政治主導機構,反映大型債務重組建議將面對重大阻力。

舉例說,國有的鋼材、鋁材或化學品工廠產能過剩,通常可透過裁員、削減投資和注資等市場經濟方式應對,但由於中國經濟有待進一步改革,國企裁員將受到戶口(家庭登記)制度及欠缺安全網(例如發展成熟的失業福利體制)等因素阻礙。

此外,除非中國推行大規模的私有化(遭現任政府堅決反對),否則國企的新資本最終將來自國家再貸款,意味着債務將增加。隨着中國再出口鋼材及其他產品的剩餘產量,將面對外地如歐洲和英國的強烈抗議,後兩者已開始展現鋼材業裁員的影響。

國企遜新經濟民企

中國面臨的第二項重大挑戰是地區和行業表現分歧。中國東北部經濟以國企主導,是重工業金屬和礦業重鎮,現時該區的經濟衰退猶如○八至○九年般嚴重。工業增加值一般來說遠高於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但只增長6%,工業範疇的利潤應會錄全年跌幅。這些行業的問題與近年內地房市暢旺有關,要解決殊不容易。

相反,中國的「新經濟」例如互聯網分銷和娛樂等服務業展現較強勁增長,但這些公司主要位於華南及華東,與備受挑戰的「鐵銹地帶」相距甚遠。因此,就業機會無法輕易從「鐵銹地帶」轉移至新經濟範疇。此外,「新經濟」由當地民企主導,其財政狀況遠優於國企。

地區經濟現兩極化

地區方面,華北的六個省份(湖北、黑龍江、內蒙古、遼寧、吉林和山西)顯然陷入衰退,與華東的六個沿海省份或城市地區(天津、浙江、廣東、海南、北京和上海)形成強烈對比,當局無疑將須作出重大調整。

祈連活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19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緣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

作者:祈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