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谷樓撐經濟 眼前股災教訓深

八月份全國七十大中城市房價再現回暖訊號,十六個月來首度逾半數城市上漲,十一個月來首度按年由跌轉升。股市下跌造就樓價回升,乃內地傳統的蹺蹺板效應,中央亦盼樓市可頂下半邊天,先求穩定樓市此支柱,但亦需慎防過熱,將股市泡沫轉移至樓市泡沫身上,冷熱不調可能對經濟禍害更深。

要控制樓市不比控制股市容易,中央既無力控制股市,多年來對穩定樓市亦苦無良策,政策一鬆動,樓市即起動。內地儲蓄率高冠全球,引導入股市碰到一鼻子灰,結果自動流入傳統的「最保值投資」-房地產身上,連番減息加上限購限貸鬆綁,為樓市製造小陽春,但房地產與股市均是經濟寒暑表反映下的資產價格,此起彼落短暫,長遠還看中央改善經濟成效,靠政策推升股市已是失策,樓市是要「保」卻不能像股市般失去理性。

內地樓市縱然回暖,卻是兩極化發展,一線城市漲價連連,二線開始跟上,但三四線一片死寂;大型發展商恢復在一線城市搶地,惟房地產投資連續二十個月下滑,呈現外熱內冷之局。樓市失衡是中央政策連番失誤造成,愈多的干預愈使資金亂竄,見一線城市瘋狂便推限購令,促使發展商湧往三四線城市,結果造成鬼城處處,空置率需時十幾年才能消化。

縱然仍有限購令,一線城市的「剛需」成最佳漲價理由,尤其儼然成為「創業之都」的深圳不斷有年輕人口湧入,置業需求帶動樓價按年升達三成。剛性需求這詞彙,說穿了其實是每個單位所居住的人數減少,由三代同堂變成小家庭,在中國和香港均情況相同,而低息環境再構成助力。不過,同樣要面對購買力的問題,倘若經濟環境進一步轉壞,樓市的承接力將出現脫節,內地中小型發展商更有資金鏈斷裂之虞,劈價賣樓套現情況可能重現。

多年來,內地樓價長期升值,並是唯一可跑贏通脹的投資。不過,現今亦可能時移世易,人民幣由升轉貶,通脹也由高轉低,買樓時不能不計算回報率。有統計顯示,適齡結婚和生育的人口在今年達至最高峰,然後逐年減少;股市有崩點,樓市亦會有拐點。

近兩年經濟走下坡,穩住樓市不倒是枚定海神針,否則信託和銀行壞帳亦搖搖欲墜。而樓價較諸股市上升更具財富效應,但卻輪迴於放、亂、管、死,可見這把雙刃劍的可怕之處,現時更需小心翼翼,因經濟已經不起再受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