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的中國九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只有四十七,不但比預期差,更創○九年三月以來新低,令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憂慮加深。數據同時反映製造業處於結構轉型關鍵時刻,國企深化改革迫在眉睫。中國工業轉型若有閃失,隨時步日本後塵,迷失十年再十年。
從微觀層面看,內地房地產及製造業投資繼續下行,只有基建投資小幅回升,獨木難支;而工業耗煤量及企業利潤等依舊在掙扎,經濟托底壓力增大。無可否認,以房地產及製造業為核心的產能擴張黃金時代已落幕;上半年所依靠金融業貢獻無以為繼,下半年經濟增長破七幾成定局。
內地要完成年初定下經濟增長百分之七的目標已愈來愈難。若要穩增長,下階段貨幣政策要繼續寬鬆,匯率政策要繼續求穩,財政政策要繼續加碼。
中國製造業受環球需求大減拖累,新訂單與出口訂單加速萎縮。內需方面,增長動力依舊青黃不接,尤其是財新PMI樣本集中的中小企業,處境更加困難。至於外需,環球貿易總量裹足不前,發達國家貿易再平衡的壓力不減,雖然人民幣在八月中一次過貶值百分之二點七,但受歐美復甦放緩影響,外需在短期內難寄厚望。外圍需求減弱,令內地生產加快收縮,企業繼續去庫存,價格加速向下,可以預期採購經理指數繼續轉弱。
內地製造業惡化是經濟加速放緩的結果,同時反映前期推出的穩增長政策效果有限。環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內地目前出台的改革政策未能即時提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心。參考分項數據,產出、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均下滑,顯示外需仍然不穩、內需同樣不振,相信中央在第四季度會有更多具體改革措施出台,財政刺激政策也加大力度,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
目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不在於GDP增長數字,而是經濟缺乏內在的增長動力。目前的困難在於宏觀政策不得要領,深化改革的措施雷聲大雨點小,系統性風險仍在積聚,經濟的質較量增長存在更大問題。上半年當局曾試圖利用股市狂牛來刺激經濟增長,結果不僅無法獲得可持續的正面效果,反而引爆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
其實,救股市不如救經濟,而救經濟不如促改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無止境維持經濟超高速增長,經濟必定有周期,結構轉變無可避免,迎難而上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