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股市還在研究暫停交易的「熔斷機制」,A股已先行「自熔」,股指期貨成交暴跌九成多,滬深兩市成交亦大降,市場陷於半癱瘓,部分資金出走到了新加坡的A50期貨戰場。不管期指的功能是投機、對沖或套戥,存在價值不能抹殺。不要忘記,一個健康市場不是要活在無菌環境,而是增強本身的抵抗力。
中國證監會為救市,不斷收緊限制持倉數量及提高保證金,與扼殺股指期貨無異,當束縛愈多,資金自然走向自由度較高的市場。
在內地「惡意做空」隨時移送公安控以「破壞金融市場穩定」的重罪,香港雖佔有互聯互通之利,但亦可能要配合內地緝兇,結果讓星洲漁人得利,新加坡交易所收入大漲。反觀港交所,早前曾研究推出A股股指期貨,現在恐怕不了了之,深港通今年亦無望,自「A股化」之後只剩資金大進大出造成的大波動。
新加坡過去多次推出離岸期指取得成功,於八六年曾搶先推日經指數期貨,及後大阪交易所才推出自己的期貨合約抗衡。○六年又率先推A50股指期貨,中國至一○年終推股指期貨,意欲搶回主動權,由於T+0特性允許即日鮮交易,推出後即大受歡迎。不過,一場股災暴露內地股市的脆弱,「惡意做空」被指為跌市元兇,監管機構的治方應是讓遊戲規則盡量公平,例如將現貨和期貨的交易劃一安排,實際卻反其道而行,變相禁玩。
中國一方面鼓勵與國際接軌及券商業務創新,一遇挫折卻不惜讓市場開倒車。當投資者不能以期貨對沖,索性沽現貨避險;當不能進行套戥,市場價格容易偏離正常,期指大幅低水時,投資者買現貨套戥,有穩定市場作用。然而,中證監看到股指期貨大低水就認為有人興風作浪,不承認現貨價格仍然偏高的現實。
對內地數量龐大的散戶而言,對沖和套戥顯然不及「賭博」味濃,期指買升買跌如「賭大細」,不用勞心在二千多隻股票當中揀選,所以內地股指期貨每日成交量奇高,持倉比例卻低得不成比例,就算加上新加坡A50未平倉合約,期指淡倉推倒中國股市是言過其實,只是代罪羔羊。
如要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就需承擔相關風險。市場是有買有賣的地方,不能見沽壓大便胡亂唸起緊箍咒,後果是離場者日眾。內地股指期貨練功五年,現在竟然自廢武功,讓新加坡坐享其成,實在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