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適時救市有理

八七年十月出現全球股災。華爾街一天的跌幅,比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前夕出現的股市跌幅更大。很多人憂心如焚,擔心大蕭條會重演。筆者在報章撰文,以「股市脫軌暴瀉;政府應設法救市」為題,指出當時經濟基本因素頗佳,股市暴瀉並不合理。時任美國聯儲局局長格林斯潘採取非常進取的貨幣寬鬆政策,結果股災變成入市良機。大跌市不過是長期牛市中的小插曲而已。

悲觀心理破壞力巨

如果宏觀經濟基本因素頗佳,卻因某些原因出現大跌市,而政府又不去救市,股市跌幅擴大,市場信心崩潰,就會傷及實體經濟。有不少專家認為: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本來應可避免,但偏偏當時的聯儲局沒有做好本身的工作,以致信心崩潰、多家銀行倒閉,幸存的更不敢放貸,惡性循環之下遂造成經濟大蕭條。○八年雷曼兄弟倒閉後出現金融海嘯,要是伯南克不採主動、不用非常規的手段刺激經濟和挽救信心,金融海嘯變成全球大蕭條並非不可能。

有人說:格林斯潘和伯南克都沒有直接動用聯儲局或政府的資金入市,質疑今次「國家隊」入市是粗暴干預市場,而九八年夏天港府動用1,200億元資金入市同樣也是直接干預市場,是金融市場不成熟的表現。這說法雖不全錯卻也並不準確。

筆者認為,市場心理可以被誤導。一旦市場悲觀心理形成,若任由它按動態規律發展下去,就可能打擊實體經濟,惡性循環一旦啟動,後果將不堪設想。

期指操控應該嚴打

市場心理被誤導的一個可能原因就是所謂惡意沽空。市場大鱷手持實股,先沽出大量指數期貨,繼而不問價大手沽出實股,就可以在期貨市場大賺。指稱這行為為「惡意沽空」其實並不準確,更準確的應是操控期指。大手沽出現貨壓低期指去大賺一筆,就等同賭大細卻能操控結果一樣。不理價錢是否合理大手沽出現貨會給市場帶來錯誤訊息,打擊商業信心。因此筆者確認進行期貨買賣的人操控期指的活動應該禁止。

市場心理被誤導的其他原因多的是,不用細表。筆者認為:只要股價已跌至值得入市的水平,一般投資者又已被嚇窒而不敢入市,政府直接入市則有眾多好處,一是入市資金回報吸引,為政府帶來收益;二是為市場注入強心針,挽回信心;三是股市不再下瀉,投資者損失可減低。

港股低殘 入市值博

政府直接入市的先決條件是股市現價真的吸引。如果股市未跌夠,政府就不應入市。怎樣才算跌夠當然要考眼光,但也是有根有據,不可亂來。

「國家隊」托市用了很多方法,但有沒有問股價本身是否吸引?至於港股,我就認為很多大藍籌息率和PE都已相當吸引,政府入市的理據充分。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