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精準地談論估值是不可能的。最可行的做法是看未來現金流的價格來決定它是否在你預期之內,這可取決於與少數股東分享現金的增長或改善的管治。估值通常被資產管理界視為藝術多於科學,我們很難在股票上作出純粹的估值。
當我下筆寫最新消息和股東函件時,有時會重新思量自己對於市場上估值的看法,把目光放在整體數字以外,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傾斜回報。當估值處於低位時,我的看法傾向樂觀;而當估值處於高位時,則傾向悲觀。這稍微與經濟學的理論有點不同。
因此,隨着近期市場上的變動,我必須說我對於估值的看法已經改變。我從相信估值會帶來回報,到認為它現時最多只是中性,甚至是障礙。
我認為,市場上不存在「泡沫」。畢竟這不像我們曾見的,所有市場都同時上漲。近來當中國市場急漲時,印度市場則開始稍微減弱。假如你努力尋找的話,仍會找到一些便宜的好公司。
話雖如此,我的「感覺」是,估值不大可能是驅動未來回報的重大力量。我可以選擇用多種方法和數據來說明:首先,在偌大亞太股市中的股息收益率現時略低於過去十四年的平均水平。
下一個我看的指標是整體遠期市盈率(P/E),也即是今天每股股價除以未來十二個月每股預期盈利的比率。就個別股票而言,市盈率不是一個完美的測量指標。由於業務質素和前景有重大差異,市盈率低的股票可以很貴,又或者市盈率高的股票可以很便宜,但在區域或國家層面,市盈率會稍為有用。 亞太地區目前的比率為13.8,高於平均水平10%左右,市場的價格與帳面比率亦稍為高於平均水平。從歷史來看,以上所述都有用,但這些整體平均水平可遮蔽國家與界別之間的巨大差異。
我的觀點是:投資者不可以再在相對廉價的市場一帆風順。這是我的直覺,但也是我在一些嚴肅計算後得出來的。現時更為重要的是,在亞太地區投資時要有適當的時間框架,而不是賺快錢。
銘基亞洲首席投資總監 何如克
作者:何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