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債市存暗湧

在眾多利好憧憬下,內地股市反覆上揚,滬綜指於上周五突破5,000點大關,再創七年新高。然而中港投資者在樂觀之餘,亦不能忽視外圍市況,近期較突出的發展是歐美國債孳息飆升、債市波動加劇,情況值得關注。

貼錢買債不尋常

債市是資產市場的重要部分,今年初,名義息率為負數的發達國家國債市值一度高見45,000億美元,投資者貼錢買債的異象成為全城熱話。因短期國債孳息被視為「無風險利率」,當無風險利率為負數,投資者對其他金融資產的要求回報便會下降、估值上升,是一眾發達國家股市債市屢創新高的原因。

不過,在宏觀經濟環境並無大變的情況下,環球公債市場自四月底起卻出現明顯波動,債價下挫、債息急升。德國十年期國債息率由四月底的0.1厘,飆升至上周接近1厘水平,已回升至歐央行於三月開始量化寬鬆前的水平。美國十年期國債息率亦由1.9厘水平反覆上升,上周五非農就業數據遠高於市場預期後,孳息更突破2.4厘,創八個月新高。

通脹預期升溫是近期國債債息抽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油價由年初至今反彈逾四成,環球經濟有望擺脫低通脹風險;另一方面,歐央行推量寬後,貸款需求增加,經濟數據稍為好轉,而隨着量寬令歐元下挫,歐洲的輸入性通脹漸漸回升,提振了市場對歐元區的通脹預期。此外,市場亦普遍預期美聯儲局將於今年底啟動加息周期。通脹和利率的上升都不利於債券價格表現,令歐美債息齊齊上揚。

交易流動性不足

債市自四月底起波動加劇的情況更不容忽視。相對於股票,債券一向是低回報、低波幅(即低風險)的資產類別。然而從近期數據顯示,環球債市交易量及流動性正在下降,以致債市價格波幅明顯擴大,債市流動性不足對金融市場構成潛在風險。

去年十月,美國國債孳息曾經於十分鐘內急跌0.4%;而德國十年期國債息率於今年四月底,數日間由0.1厘升至0.8厘水平。波幅高理應是高風險資產的特徵,而國債一向被認定是低風險的資產類別,竟出現如此波幅,實屬年初「負債息」後另一異象。

國債孳息乃資產市場定價的基礎,當無風險利率上升,投資者便會對其他金融資產作出重估,要求更高的回報,令整體金融資產估值下降。在現時債市「深度」不足的情況下,一旦有突發事件引發沽售,市場承接力薄弱、出現人踩人狀況,以致債息的後續走勢會否進一步抽升,為金融市場一大隱憂。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此文)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及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