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賣仔」潮未完

中銀香港(02388)及信銀國際陸續出售旗下內地子行,有銀行界人士認為,交易「事非偶然」,並指香港中資銀行的內地子行屬於「歷史遺物」。將內地子行陸續剝離出售的策略,不僅避免與母行內地業務重疊,更有助於增強資本,預料下一間潛在的交易為工銀亞洲旗下的華商銀行。

中銀香港已確認出售旗下南洋商業銀行,並指符合未來發展長期策略;信銀國際早前亦將旗下信銀國際(中國)售予台灣中信銀行,母行信行(00998)更指相關交易可提高其核心資本充足率。

華商銀行牌照完備

銀行界人士認為,工銀亞洲旗下的華商銀行將是下一個潛在同類交易,尤其是華商銀行相對母行工行(01398)而言的佔比更小,但華商銀行已擁有零售、企業及銀行間業務牌,銀行牌照比僅有企業銀行相關業務的信銀國際(中國)更完備。資料顯示,華商銀行在內地擁有兩間分行及一間支行,一四年底的資產總額為915.3億元人民幣,全年賺11.3億元人民幣。

至於招商銀行(03968)旗下永隆銀行同樣擁有內地業務,惟以分行形式運作,規模為三間分行、一間支行及一間代表處。銀行家指,若永隆有意出售同樣屬可行方案,但難以根據獨立的資產負債表作出估值,而且缺乏獨立經營銀行牌照,吸引力略為遜色。

事實上,香港中資銀行於二○○○年或以前,受惠於母行的轉介客戶及資本支持的程度有限,遂紛紛在內地建立子行,享受經濟高速發展,惟至今中資銀行規模不可同日而語,經香港子行間接再持有的內地子行,形成業務重疊,業務貢獻亦不大,其內地銀行牌照則吸引有興趣進入內地市場的金融機構,可順勢剝離內地子行。

減輕母行注資壓力

銀行出售附屬子行套現之外亦可增強資本,有銀行業分析師指,信銀國際二○一四年年底的普通股一級資本為178.83億元,比率為10.5%,加上以23.53億元人民幣出售信銀國際(中國),料將減輕信銀國際向母行尋求注資的資本壓力。花旗亦有報告預期,中銀香港出售南商後,受惠一次性收益可提高備考普通股一級資本比率(CET1 Ratio)升至約18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