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改提速 滬威脅港地位

一直以來香港金融中介人角色賴以成功,很大程度建基於中國金融發展的相對封閉,但隨着中國經濟逐步面向世界,不論內部金融改革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步速都比預期快。中央早已確定在二○年把上海建設為國際金融中心,昨有經濟專家估人民幣在一八年實現可自由兌換,屆時接通國際便水到渠成,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勢必受到威脅。

面對後海嘯,環球經濟疲軟,中國經濟面臨重大挑戰,逆風推動經濟改革,覆蓋面史無前例地遼闊,國企改革、自貿區、一帶一路,以至近期推動新舊經濟結合的互聯網+。現實上,振興經濟在在需財,○九年的地方債危機尚待透過置換拆彈,官民資本需求龐大,衍生出加快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的實際需要。

有經濟學者預期,經濟提速改革下,中國匯率改革極可能比預期更早達成,基本兌換在一八年便可實現,這無疑意味着當資本流動更自由,上海要在二○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可能提早圓夢,進一步挑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置。

以往外媒給予香港「紐倫港」的美名,全因香港先天條件得天獨厚,除擁有成熟金融體制,地理上也位處歐美金融市場交易時區的連接點,是中國面向世界資本市場的南大門,亦是引進國際資本的重要窗口。事實上,過往不少內地企業鍾情來港上市,一來是內地股市發展滯後,二來香港外資參與比例較高,有面向世界資本市場之利,亦可藉以提升海外形象。

不過,隨着內地金融市場發展急起直追,滬深兩市在交易量及市場深度,均已凌駕於港股之上,加上QFII及滬港通等措施,境外資本在內地股市參與度不斷提升,內地企業來港招資,吸引境外投資者的誘因逐漸減低。

香港有內地作後盾,發展金融中介角色本來無往不利,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香港配合內地金融發展,輕易拿下重要一席,令香港躋身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市場。但長時間服務單一市場,依賴內地護蔭亦有辣有唔辣,形成香港今日缺乏本土經濟,產業空洞化。

中國金融發展邁向另一階段,資本市場在可見的日子,由有限度開放走向全面開放,直接與國際巿場接軌,香港的中介優勢漸失,甚至可能成為直接競爭對手,如再不居安思危,金融中心的輝煌成就恐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