孖妹縱橫股壇日子尚淺,滬港通後,港股出現嘅資金市,我哋真係睇唔通、望唔透﹗唔單止成交額大躍進至過千億元、大市Chok過貓王、板塊輪流炒嘅速度開「Turbo」、細價股仲禾雀亂飛,班金融才俊朋友話呢啲係新常態,唔少人仲話港股會「A股化」添,唔通我哋應該學埋內地股友嘅炒藝?
徐:齊魯國際首席策略總監 徐燦傑
彩兒:中央放水後,內地資金真係多到你唔信,個個都心急要搵好路數,為免A股過熱,政府咪推措施「排洪」,資金就湧入香港。
徐:十年前港股有400億至500億元成交,大家已拍手叫好,但港股目前已出現新常態,進入以1,500億元成交為底線嘅新時代。因為內地投資選擇多,當地投資者不會滿足於一至兩成的投資回報,所以目前應要練習耐性,千祈唔好賺粒糖,輸間廠。
目前來港嘅資金以機構投資者及大戶為主,但係內地投資者同本港投資者炒藝都幾唔同。部分大戶炒法比我想像中理性,唔係用土豪式炒法,佢哋着重技術分析,鍾意貨源歸邊嘅股份,貪夠乾身容易炒,又鍾意上網收風或使用人脈投資法,一般抱着寧可買錯,不可放過嘅心態,比本港股民勇好多!
Kitty:喺新常態下,啲股價飆得咁勁,點分平貴?
徐:喺資金市入面,估值或已變成「估你值就值」,相比P/E(市盈率),內地投資者更相信P/D(Price/Dream),即憧憬消息,預計市況波動性會提高,細價「妖股」勢不斷出籠。
同埋內地投資項目太多,但方便「抽水」的平台太少,香港「殼股」有價有市,特別係上市兩年以上,根據上市規則可被全購嘅股份,內地投資者對此更有興趣,全因想有一隻殼股傍身,而且他們更擺得起。
投資者不妨先揀強勢板塊,好似互聯網+概念股及券商股,其後以「蜻蜓投資法」揀股,佢內含四個主要分析方向:基本因素、技術因素、財技因素與價量因素等。最後兩者係重點,應結合佢哋嚟做分析,財技因素,好似供股、合股、配股,仲有發CB(可換股債券),公司會利用上述方法改善公司財務狀況,有機會刺激股價,一旦有技術因素,例如股價有成交配合,而且一浪高於一浪,基本面問題不大,股價就有機會上揚。
《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CCASS)查詢服務,係用嚟查閱股份股權分布,若股權集中,出現貨源歸邊,則表示股份「夠乾身」,容易舞高弄低,投資者只需配合圖表分析,就可以部署投資策略。以「癲股」恩達(01480)為例,截至上周四,呢隻股已發行股本或已流通股份只有24.97%,但持股最多的兩家券商,合共已持有13.49%,推斷股權相當集中,股份便成炒作目標。再者,亦可在披露易發掘公司消息,推敲公司動態。
投資波動性的股份要似足「偷情」,先留意細微行為變化,預計未來可能性;不宜事先張揚,尤其係貨源歸邊嘅股份,莊家容易察覺到「第三者」出現,任何風吹草動或者令本來希望入市嘅投資者卻步,所以唔應該set價入市,宜直入直出。另緊記「自己不是股神,只是大市中一粒微塵」,亦要訓練個人EQ,以免被波動性震走。
何: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經濟及策略師 何文俊
Kitty:個個都喺度講緊港股「A股化」,點解你死都唔認同啫?
何:內地推出滬港通,以至未來嘅深港通,係希望內地可以利用本港超級聯絡人嘅身份,與國際接軌,而本港股市發展歷史都咁耐啦,依家小型股喪炒嘅情況,以前都出現過好多次,反而內地股市係發展初階,相信未來會出現A股「港股化」,但唔會係港股「A股化」。
內地股民偏愛「炒小、炒差、炒新」,每次本港出現大升浪,都會有「仙股變毫子股,毫子股變蚊股」的現象,而小型或經營不善嘅公司兼併活躍,殼股亦成為炒作對象,回顧○七年本港都出現過紅籌熱,可見A股玩法喺以往港股牛市熱潮曾出現。值得一提的是,內地缺乏衍生投資工具,才促使投資者偏愛炒細價股。
彩兒:即係你覺得依家港股新常態係單純受惠於國策?
恒指喺九七年曾喺四個月內升三成,都曾經喺○七年三個月內升五成,兩個時期嘅癲升同因對一些未發生事件嘅憧憬,前者主因香港回歸,後者歸因於港股直通車,但相比之下,港股今年內僅升17.87%,即使較A股年內升33.2%,港股升幅亦相距甚遠,相信目前港股朝健康上升步伐走,受惠內地經濟與市場結構性改革,港股成交新常態係1,000億元以上,而政策帶嚟嘅波動台階為28,000至30,000點。
目前推升股市嘅力量係靠資金持續流入,同埋市場對內地結構性改革嘅憧憬,而非基本因素好似經濟增長嘅支持,所以中港兩地屬政策及資金市。內地近期政策屬中期改革,需時一至兩年先可以完成,預計股市升勢最少延續兩至三年,不過一旦港股成交回落至1,000億元以下,就表示「新常態」幻滅,若再加上推升股市嘅措施未有持續落實同出台,投資者就應該果斷抽身。
喺政策資金市,價值投資法唔啱使,亦都唔應該合埋眼亂揀股,另細價股升勢難以持續,投資者應該精挑長遠受惠政策嘅焦點股,尋覓「下一隻騰訊」搭大牛市順風車,如果唔係盞嘥咗個牛市。雖然唔少國策股都暴升過一輪,但大可喺升浪嘅「Ups and Downs」出入貨,其中基建、環保、金融及科網板塊屬優質選擇;而改進空間較大嘅內需股,釋放改革紅利潛力巨大,係追落後首選,不過要「盯實」相關政策出台,再精挑受惠股。
港股「A股化」呢個詞近期實在太Hit,所以孖妹搵咗90後內地A股股友Betsy分享佢嘅炒藝,當係參考。
B:90後A股股民 Betsy
B:我大學所讀的是金融系,二年級便開始接觸股票,目前主力炒中小型股票,博取較大的收益,但由於壓力較大,多數是短炒,而且只會選強勢板塊,我比較多關注樂視網、中興及中國銀行等A股。
投資靈感主要來自財經新聞及財經網站,也留意有經驗證券經理的推薦,有時還會與朋友互相交流!雖然以前讀書時常用圖表及技術分析,但實戰的話,除非是專業操盤手,一般股民用來炒股的可能性不大。
若有料報畀彩兒同Kitty或有嘢問,可電郵money.biz@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