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一直被科技界追捧成金科玉律,上星期才慶祝面世50周年。這個由英特爾創辦人高登摩爾提出的定律,已被奉行了半個世紀,技術發展也大致跟隨定律所言。可是,摩爾定律快將失效,人人認定受物理所限,艾雲卻認為成本效益才是定律走不下去的原因。
摩爾定律並不是物理定律,只是高登摩爾對科技業的觀察,用來督促英特爾的研發進程。定律指出,每兩年,半導體的功能會提升一倍,同一尺寸晶片可容納兩倍電晶體,相同成本能有兩倍運算效能。
自一九六五年的論文提出後,晶片的效能大致跟隨定律發展。半導體行業競爭激烈,沒有創新便被淘汰,摩爾定律推動了市場發展。
近年業界愈來愈多人認為,摩爾定律將失效,最多只能維持至一五年或二○年。因晶片已經做得夠小,不能再突破物理限制,同一空間難再放入更多電晶體。的確,一○年更新的全球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已預計,在一三年底見放緩,之後電晶體密度將減至每三年增一倍。
摩爾定律難再持續下去,物理限制不是因由,而是研發成本大增。目前晶片技術已發展至14納米製程,不過生產廠房造價高達50億美元。預計下一代10納米製程的生產成本將要提高,有幾多公司有足夠財力負擔?從上一代28納米製程過渡至22納米製程,成本大致相若,效能卻沒有大幅提升。兩代製程技術之間,每年晶片運算效能只增約10%。成本高令不少業者開始打退堂鼓。
因成本再也接不上摩爾定律的增速,或許意味硬件效能的提升速度將大不如前,如要三年才提升一倍,或會令整個晶片產業,以至電腦產品周期延長,除非有新材料取代半導體,讓業界走回定律的正軌,可惜短期難有替代品。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
作者:艾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