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把握滬港通機遇

滬港通在去年十一月已正式實施,初期南向額度使用不足,惹來一些評論說滬港通成效有限。其實滬港通是內地開放資本帳的一個重要試驗,是繼有限制內地投資者計劃後又一重要改動,其根本目標是要為內地金融改革作試驗,而不是單純的為香港股市帶來資金。

滬港通實行近半年,運作基本暢順,市場交割和監管也可做到預期效果,至於交易量的多寡,反而不是需要留意的事,因為滬港通推行目標根本就不是向港股注資。

公募基金仍未到港

滬港通打通了內地的資本帳開放的小門,北水南下自然會發生,這只是滬港通的一個結果而不是目標。但香港投資者的目光仍放在投資機會和股價高低,形成一開始預期和結果有落差。初期有人說滬港通成效不彰,但其實滬港通是個行之有效的實驗。

內地容許公募基金以滬港通投資港股,上周港股好像注入新動力而大升,其實真正經公募基金新來港的資金應還沒到位,因基金一般有很多章程要處理,即使有了新政策,還是要花一些時間。換言之,上周額度用滿的內地資金,應該是原有規則下的資金來源,而未來當基金章程弄妥後,這些機構資金才會來港。未來究竟北水會否蜂擁而來,目前仍是一個預期而已。要明白,現在只是滬港通的一個改良階段,未來滬港通的改良動作會有很多。滬港通旨在提供開放資本帳的試驗場地,一旦內地的資本帳還未完全開放,滬港通的改良動作便會一直實行。

助內地開放資本帳

對香港而言,這意味着滬港通會帶來更大的機遇,原因是香港在內地開放資本帳的過程中擔當先行者,而種種試驗會帶來更多的商機和經驗,這是其他內地或是國際金融中心所欠缺的,而隨着人民幣國際化,香港環球金融中心地位會更加鞏固。

當然,玫瑰園般的願景不是沒有顧慮,特別是人才和風險管理方面,金融業需要高端的人才,而香港的人才需求多樣化,從產品設計、法規監管、系統提升等等都需要人才。政府有否建立人才庫的遠見,將會是致勝關鍵。

對於香港這個外向型金融市場,滬港通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風險,金管局要多番承接港元買盤,外來資金也加入了滬港通帶來的尋寶遊戲,資金流向和博弈會愈來愈急和頻繁,無可避免會加劇市況波動,增加風險。如何管理市場風險,令香港市場運作有序,也考驗了監管機構的專業判斷。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

作者:蘇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