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熱,滬港通依然冷眼旁觀。A股市場接近瘋狂,截至上周五的兩周,滬深兩市每日成交量突破萬億變得輕鬆平常,大量資金進入股票市場。
前期遇冷的滬港通因為A股火熱稍有回暖。港交所(00388)披露數據顯示,自三月十二日以來,北向資金較前一周近乎倍增。其中三月十七日和二十三日使用額度均逾20億元,這是繼滬港通剛開通的熱鬧期之後,另一個熱鬧期。不過,相比每天130億元的額度,以及內地A股市場每日輕鬆突破萬億元的交易量而言,20億元真不算多。
由於市場參與者抱怨聲不絕,最近滬股通交易規則稍有修改,其股票實際權益歸屬也即財產權發生了變化。《中國證券報》的資料顯示,港交所發言人證實,從三月開始已更改結算規則。
這當然是個進步,但在財產權保護上仍嫌不足,無法打破海外基金在財產保護與交易效率上的擔憂。海外基金透過滬股通買入的A股,原來由香港中央結算擔任「名義持有人」,現在中央結算向這些海外基金發一個憑證(Certificate)來證明基金擁有實益權,同時在特殊情況下,中央結算可代為追償。
頒發的憑證是否能夠有效成為財產所有權憑證,可以合法地保護財產,受益者是否就是財產所有權人,內在仍有深刻的疑問。一旦發生糾紛,港交所承諾可代表海外投資者在內地採取法律行動及索償。自己的合法投資合法財產萬一受到侵害,基金可自行追討,惟在罕有的情況之下,基金若沒辦法自行追討,中央結算可代進行追討,然而有關基金需全數負責有關的法律費用,出面維護權益的成本會比較高。
上述種種是目前A股制度的落後導致,也顯示了內地與境外在財產認知、財產保護上有巨大的落差。
滬市除ETF、債券、權證外都不允許日內回轉交易,當天買入的證券,只能在第二天才能賣出。監管當局要求滬港通的國際投資者在計劃拋售A股的當日必須在當地時間上午7:45分之前將擬出售的股票從託管行轉到券商帳戶。許多基金公司有合規規定,不能在出售之前轉移這些股票。基金還得為滬港通交易找到新的中資券商合作夥伴,具有「特色」的規定海外基金望而卻步。
日前有消息稱,QFII、QDII額度審批可能年內取消,這是早就該有的改變,原本就沒有審批的必要,備案風險可控即可。滬港通的不慍不火是前車之鑑,在內外資本項目開放上,控制風險是必要的,但以滯後的制度對抗市場風險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
獨立經濟評論家 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