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寬減息成癮 谷經濟埋債禍

人民銀行突然在「兩會」召開前宣布減息,大家都解讀為由於內地經濟前景不樂觀,急於出手為宏觀經濟環境營造較佳氛圍,有助兩會因應情況推出各項經濟政策,這或許短期救得了經濟,但卻埋下地方債務爆煲的危機。

觀乎今次減息對股市的刺激作用低於預期,市場上亦開始消化減息的利好作用,各國央行競相透過寬鬆貨幣政策推動經濟復甦,但中國在這場全球量寬狂潮卻隱藏不少禍患,更可能出現○九年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措施的後遺症。

中國經濟面對近年最嚴峻的考驗,「十二五」規劃期內每年平均經濟增長百分之七,可惜表現一年不如一年,走下坡的形勢令人擔憂。中國要為「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打下穩健基礎,新推政策可以說不容有失,尤其是全球都處於通縮的危機中,各國央行都積極「放水」,爭相將貨幣貶值去刺激經濟,中國在今次貨幣戰爭中若落後於形勢,經濟面對的下行壓力將更大。

近期內地經濟數據未見起色,按照目前的情況,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早已不合時宜,必須加大力度全面減息,才有機會力挽狂瀾。市場對人行減息的預期愈來愈大,人行更是短短三個月內第二次減息,二月初亦下調了存準率,寬鬆政策短期內不斷加碼,除了顯示人行的政策靈活性比從前大大提高,另方面則顯示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較預期更為嚴峻。

中國內需疲弱,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三十五個月倒退,更面臨通縮危機,實際利率不跌反升,經濟增長介乎百分之六點五至七之間,已幾乎成為市場共識。由於今年正值轉折期,中央更不能容許經濟過度失速,迫於形勢也不得不提早出招,短時間內兩度減息。

其實,中國為了應付亞洲金融危機,九八年已推出長達五年的積極財政政策,隨後美國次按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中國於○八年亦出台四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政策並持續至今,力保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年全球經濟不景氣之中,仍能保持強勁勢頭,但卻付出高昂代價,令中國企業及地方政府債務大幅上升。

雖然在全球量寬政策比併下,中國不應有所遲緩,出招要快亦要狠,但在經濟刺激政策和全力催谷量寬下,若未能警醒其負面影響,中國可能不自覺地逐步走向債務危機的漩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