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煲路線圖 愈來愈清晰

繼多重按揭之後,額外印花稅(SSD)被視為另一顆計時炸彈,有加速樓市下跌的風險。以金額計,多重按揭和SSD銀主墊支均看似是小事情,但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多重按揭等於增加財務槓桿愈借愈多,而SSD既是買家入場的障礙,同時亦是業主離場要跨越的關卡,樓價若繼續高企,業主、買家和財務公司可相安無事,可是一旦轉勢則所有黑天鵝一起湧現,將形成一個完美的樓市爆煲風暴。

有人認為這是危言聳聽,畢竟樓市見頂爆煲的言論始終未有「狼來了」,去年樓價便愈看淡愈升,但息率、通脹和回報「三低」造成稀奇古怪的現象,背後危機重重。政府推出SSD原意是壓抑樓市投機氣氛,惟已造成意料不及的後果,因為當時大家眼前只看到樓市癲狂,沒有理會樓價下跌時的風險,深信只要到時減辣或撤招就可化解。其實,這些措施經已進一步扭曲市場,令供應減少樓價更癲,更可能成為樓價下滑時的加速器。

今年以來,加入全球「大放水」的央行已增至十四家,並且愈來愈多加入負利率行列,而美國今年加息的機會可能再延遲。當市場認定樓市轉勢的最大導火線是加息,這威脅消除便無後顧之憂,危機意識亦放下;殊不知,不加息可能遺禍更大,財務公司深度介入樓按生意,樓價急升加上借貸成本低,形成「雙重泡沫」,忽視了放水是因經濟差的根本理由。

現在香港經濟還算很好,且去年仍有百分之四的通脹率,造成樓市得天獨厚;但轉勢亦可以猝不及防,經濟、通脹和樓市是火燒連環船,根基一傾斜,高樓隨之倒塌。香港屬外向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賴以支撐之零售業漸從高峰滑落,短期內或見負增長;連受薪階級每年加一成人工的中國亦要鬧通縮,與強勢美元掛鈎的香港何以安枕?

樓市要升,出盡招數也阻不了;同樣地,樓市要爆,怎麼也不能挽救,甚麼超低息、剛性需求只是藉口。去年本港樓價上升一成多,遠遠跑贏通脹和租金升幅,當美國長債孳息僅得兩厘多一點,歐洲國債進入負利率年代,買樓被視為進可攻、退可守,可以是自住、放租或長線保值,但同時亦是一筆重大投資。

不論是「三個月見頂論」抑或「今日買好過半年後買論」,置業都極需審慎而行,因為那不是三個月或半年後可定論,而是影響一生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