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港資券商沒落

上一篇文章談到本地某大型銀行,決定終止屬下七個城市(主要為香港)的企業現金證券,證券研究以及證券融資等業務,認為乃時移勢易使然。過去一周,又傳本地一老牌華資金融證券行賣盤,而買家是具銀行背景的中資券商。至此,本地金融證券服務業包括IPO新股上市與證券經紀服務等,兩分天下之勢更趨明顯。

中外資壟斷港證券業

八七股災,讓前港英政府有了改革並開放市場的藉口,讓國際金融巨企陸續進駐本地市場。後來更因銀行業藉九八金融風暴正達事件,全面介入與證券業競爭股票經紀買賣服務,以致本土證券業近年市佔率嚴重萎縮。

本地證券市場就證券經紀業界之間的市佔率,自九十年代初一直以A,B,C組劃分。A組只有14家,當年幾乎全屬外資;B組是市佔率排名第5至65的證券行,有外資、也有主要華資證券行;餘下逾400家均屬C組。當年各組別按比率是各佔三分之一,然而市場經過近20年的持續開放並國際化,近年已變成A組約佔五成半,B組約佔三成二,而逾400家C組證券行的市佔率卻跌至僅一成多。

B組51家證券行的市佔率表面看似乎維持三分之一,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51家B組證券行現時的組合跟20年前相比,幾乎可肯定出現重大變化。過去B組經紀主要包括未能擠進A組的外資券商及本地中型華資證券行,但隨着背景實力都十分雄厚的中資券商陸續進駐本地市場,B組經紀現時組合除上述外資證券行外,相信大部分已成為內地中資證券商的天下。至於過去位處B組的本地華資證券行,縱使沒有被擠離到65名之外,其個別排名相信亦已遠遠落後。

被邊緣化 政府難卸責

這次落入中資券商囊中的本地老牌華資證券行,於七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一直都居華資證券行領導地位。九六年控制權易手後,其在市場的影響力雖然不再,但仍然維持一定的規模。連同年前給內地券商收購的另一家本地大型華資券商,這家證券行今次易手,象徵本地華資證券業的最後一道堅強堡壘,亦已陷落,本地華資證券業於本地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減弱。

本地華資證券業自七十年代初崛起,但漸被外資以至內地來港中資券商取代,確實另有一番滋味。面對此情況,業界應如何自處,的確值得反思,而我一向認為,應為此情況負上最大責任的特區政府,尤其是某個別負責制訂財金政策的官員,看到土生土長的本地業界逐漸被邊緣化,或者甚至被淘汰出局,他們是沾沾自喜?還是應該感到自責?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