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石油愈來愈不值錢,黃金又忽然褪色,「數據」資源顯得更為珍貴,擁有海量數據的內地電商巨頭,正利用這種新資源開展新戰線至網絡銀行。電商巨頭不足十年就改變內地多個行業的生態,更可能在下一個十年動搖銀行的傳統地位。
網銀在內地強勢崛起,除了電商造就的跨越式發展之外,還因為傳統銀行憑藉壟斷地位抓大棄小,為瞄準小客戶的網銀提供發展土壤,完全有能力帶領全球的網銀發展。
不過,網銀涉及存貸,並擁有創造貨幣的能力,規範遠較社交網絡及電商來得嚴謹,內地造假容易、打假難,對互聯網金融監管及執法是巨大考驗。網銀完全不靠實體分行網絡營銷,互聯網已成為銀行的營業場所,電商早就積極發展人臉識別服務,以確認網絡用戶身份,能否滿足監管要求,仍要拭目以待。
其實內銀也爭相開發相關認證或智能審批技術,就算不願承認如臨大敵,亦確實嚴陣以待,但內銀的經營模式擺脫不了實體分行。相反,電商手執累積多年的龐大用戶數據,較拒客戶於千里的內銀,更能掌握用戶的財務需要,甚至挖掘到獨家數據。
網銀當然並非全新事物,但相比第一代網銀難以吸引客戶,新一代網銀已有用戶及大數據在前,已進身為非一般的網上銀行。現時兩大新玩家堅持針對小微企及個人消費者,提供小額存貸,移動支付等服務,結合社交及電商的優勢,與網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相信連中央都想看看網銀如何顛覆傳統銀行業。
中央領導人在今年初南巡深圳,刻意要見網銀第一筆貸款,而該筆僅為一名貨車司機借入三萬五千元人民幣貸款,可見此一小步實為網銀的一大步。
不過,金融騙案日新月異。近月在江蘇出現「假銀行」,農民合作社違規變身銀行,吸納居民巨額存款,在網絡世界,就更易出現「假銀行」,只要用戶稍一忽視網絡安全,或電腦及手機保安稍一鬆懈便「中招」。互聯網金融帶來創新意念,也製造重重的保安風險。
銀行界愈來愈嚴格執行「了解你的客戶」指引,以防範金融犯罪,但當網銀勢成為新內銀,未來更進入「刷臉」代替刷卡的時代,市場在聚焦電商巨頭在網銀惡鬥的連場好戲之餘,更不能忽視互聯網金融背後的安全漏洞。在網銀監管制度未完善前,或出現金融系統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