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局個多月,「黑天鵝」事件頻現,再發生金融風暴的可能性不能抹殺,到時可能再將責任推卸至「黑天鵝」身上。不過,事實擺在眼前,各國央行印鈔放水不甘後人,債務愈煲愈大,只在等待爆破的一天。
諮詢機構麥肯錫日前發表報告,矛頭指向中國,稱其總債務水平已達GDP兩點八倍的危險警號;那邊廂,內地評級機構大公國際則認為信貸拉動消費的增長模式是禍端,今後幾年或發生比○八年更嚴重的金融危機。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印鈔競賽,美國帶頭量寬,然後日本跟隨、接着是歐洲等陸續有十多個國家加入,到美國想抽身而退時可能又再捲入漩渦。
無論是國家、企業和個人,廉宜的資金來源是巨大誘惑,走向過度借貸之路。美國三十年國債孳息上月創下歷史新低,德國和瑞士國債跌至負利率,甚至有個別企業債投資者要「倒貼」,可見現時金融市場已極度扭曲,投資者相信通縮將臨而不介意負利率,況且包括本港強積金在內的每月供款買債,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被迫參與「鬥傻」遊戲。
企業借貸還可收取「保險費」或只付微不足道的息率,試問如何不瘋狂?去年全球企業購併金額增長接近五成。瘋狂的年代先製造泡沫,再來玉石俱焚,並非不自覺,而是不能自拔。○八年次按風暴是過度寬鬆所致,央行猛灌水去救火,到今日「L形」經濟逐步成形,卻仍在走寬鬆的舊路。
大公國際認為,債務愈來愈多,美歐和日本透過信貸增長以增加消費,帶來了風險。根據麥肯錫的報告,所有四十七個受訪國家的家庭負債都增加,只有美國和愛爾蘭除外。
報告稱:「這就像一顆氣球,如果在某處擠壓債務,系統內就有另一處會爆破。」至於哪一個國家風險最大,過去大部分人均指向國家債務佔GDP超過兩倍的日本,但麥肯錫指中國有後來居上之勢,因其總債務水平在八年內增加了近三倍,最大風險是房地產業、地方政府融資及快速擴張的銀行體系。
麥肯錫不忘附上中國「處於可控水平」,惟可控與否在於槓桿化的檔次,中國每提貨幣政策總不離一個「穩」字,可是趨勢卻顯然由緊入鬆。全球債務至今已逼近二百萬億美元,各國央行現行的狀態是「見步行步」,有的先發制人,有的被牽着鼻子走,但摧毀金融體系的並非「黑天鵝」事件,而是源於盲目舉債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