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美元時代重臨,人行要阻也阻不了人民幣兌美元跌勢。歐洲央行上周豪擲萬億歐元進行終極量寬,匯市烽煙四起。在岸人民幣昨日在盤中再度急挫,隨後傳出內地銀行大規模沽美元,才戲劇性地止跌回升,背後反映短線走資憂慮揮之不去。如果人民幣跌勢持續,不但會加劇走資,同時會加重內企以美元計價的債務負擔,令中國經濟危機四伏。
市場原本估計人民幣面對的是升值壓力,人行官員卻一語道破,指歐洲量寬對人民幣構成的是貶值壓力,而非升值。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日回升,反映人行維穩意圖明顯,但市場一於少理,續拋售人幣,貶值預期若一發不可收拾,或令資本加速流走。事實上,中國的銀行結售匯去年第三季起開始逆轉,末季逆差更出現擴大,已引發市場對資本外流的擔憂。
人民幣貶值向來被視為出口催化劑,中國積極從出口轉型為內需主導經濟,理應毋須透過貨幣大幅貶值來刺激出口。但另方面,相對於經濟低迷的歐元區,人民幣卻是強者。人民幣兌每歐元中間價上周一舉升穿七水平,人民幣過去一周升近百分之三,歐盟作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人民幣升值顯然不利中國出口,加上當地經濟乏善足陳,進口需求就更為疲弱。
人民幣貶值終究由於美元獨強,國際清算銀行去年底已警告,美元升值對全球帶來深遠影響,尤其是新興市場。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收緊環球流動性,而且企業及國家在償還美元計價貸款時,美元上升立時加重其債務負擔,三年來中國的美元貸款餘額增長達一倍,持有美元貸款的內地企業百上加斤。
中國為防「錢荒」再現,加上去年經濟增速為廿四年來最慢,即使仍達百分之七點四,人行亦不敢怠慢,除了暫停變相收水的正回購,並且透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及常備借貸便利等,進一步加大投放流動性,昨日更是兩年來首次重啟二十八天逆回購放水,務求令農曆新年前流動性更充裕。
貨幣政策愈寬鬆,反映經濟愈不濟,歐央行釋放出洪水猛獸,意味着歐元區經濟危在旦夕。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定向投放流動性對宏觀經濟刺激作用不大,人民幣急速貶值無疑是響起警號,資金大規模外流不只打擊股市,更會拖累內部消費,產生不良的連鎖效應。歐洲多國央行已輪流上演「放水」好戲,相信不久將由亞洲區內央行擔綱,人行今年降準、減息消息或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