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量寬 爆泡沫終有時

全球金融市場一月未過已風雲變色,歐洲央行議息後正式啟動規模起碼萬億歐元的量寬(QE),而加拿大、丹麥和印度等央行突然減息,瑞士法郎更無聲無色地與歐元脫鈎,混亂情況前所未見。金融市場硝煙四起,有歐洲的抗通縮之戰,油國、美國、俄國的三方博弈戰,日本孤注一擲的振興戰,但所引發的貨幣戰才是最大危機所在。

歐版量寬早就預告過多次,但規模如何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版本,市場預期成無形風險,亦使歐央行處於進亦難、退亦難的尷尬地位。歐元區各成員國財政大相逕庭,各國央行的行動就如黑天鵝群舞,瑞士及丹麥均是趕在歐央行之前先出手為強;利率走勢趨向兩極化,巴西和俄羅斯瘋狂加息捍衞匯率,資金盲衝亂撞,另一個風眼於不知不覺間形成。

經濟疲弱、需求減慢、商品失衡、通脹低迷,各種前因後果均是環環相扣,油價急挫為貨幣戰推波助瀾,為央行減息製造空間,個別更已實施負利率,債券孳息持續走低,黃金此另類貨幣異軍突起。

利率和匯率是各國央行的最大武器,但猶如軍備競賽,永遠沒有贏家,還有人口老化這不可逆轉趨勢不斷蠶食成果。

歐元、加幣和日圓均利用同一招數盼挽狂瀾於既倒,中國和印度亦開始按捺不住啟動減息,其他央行相信將陸續加入行列。即使是經濟強勁的美國,薪酬升幅亦遠遠落後於經濟增長,英美加息步伐可能慢於預期,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不斷膨脹,在找不到良方之下,惟有放水吊命,希望用錢買時間、用時間換來轉機。

放水不約而同成主調,但資金只流入金融經濟,為股市帶來亢奮,卻未有流入實體經濟,歐版QE有機會步日本後塵。亦為此原因,歐版QE遲疑再三,在通縮迫在眉睫之下,大有盡人事的味道,循序漸進提升買債範圍以測試市場反應,心理安撫大於實際效用。

當歐洲和日本的QE證實無效,通縮由憂慮變成事實,國債孳息降至零以下,投資泡沫將變得愈來愈大。未來的噩夢可能是經濟衰退、通縮、股債泡沫、貨幣競相貶值等多重衝擊,雷曼和歐債危機並不足懼,因各國央行同開水喉濟急,但危機過後仍是變本加厲的量寬下去才堪憂,「後金融海嘯時期」可能是持久的創傷,最終的結果或是等待泡沫爆破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