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亞太區銀團貸款規模再創新高,中國企業貸款按年急升超過兩成,香港所佔的規模亦上升百分之十五,增長太快凸顯風險管理不能忽視,對監管機構帶來巨大挑戰。
香港金管局去年初已對本港銀行的內地相關貸款發出警號,估計今年貸款需求持續,風險敞口有增無減,必須早作準備加強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避免環球市場利率及資金流向出現逆轉時,對金融系統帶來衝擊。
中國經濟增長雖放緩,但內地企業借貸成本仍高企,惟有積極到境外進行融資。去年亞太區銀團貸款五千二百三十億美元,中國的貸款便佔一千四百一十三億美元,香港受惠涉及內地的交易資金流動,貸款規模亦達九百二十億美元。
總結去年,中國的相關融資中,大部分是併購融資,以及項目和基建融資,隨着中國經濟規模擴大,企業實力增強,「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銀行界估計今年中國企業的境外併購活動有增無減,會推高北亞地區的貸款總額,甚至再創新高,同時亦凸顯中國貸款風險的棘手問題。
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的十字路口,評級機構擔心內地企業貸款違約風險增加,而整體中國企業負債率高企,亦遠超國際水平,備受市場關注。此外,內地市場資金未能有效配置,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實際利率高達百分之九,令不少內企積極在境外融資,等同將信貸風險向境外輸出,香港首當其衝面對最直接的挑戰。
中港經濟關係密切,在二○一三年底港銀內地相關貸款按年大增三成至三萬六千億港元,佔資產比例大幅上升,引起金管局關注,要求銀行審慎處理內企相關貸款。金管局於去年三月明確要求加強監管內地相關貸款,推出全新的內地業務申報表,又要求銀行審慎批核境外擔保,在接受擔保時必須接受外部法律意見確認,減低可能發生違約時的貸款損失。當時銀行界擔心跨境貸款業務會受衝擊,結果卻是仍錄高增長。
雖然有調查顯示,港銀批出的內地貸款普遍被用作支持實體經濟,但事實是內地很多企業的透明度不足,外界不容易監察資金運用情況。由於很多內地企業爭相到境外借貸,趕在美國加息前搶搭低息尾班車,而銀團貸款普遍以浮息計價,當美國加息便會增加利息成本,美元強勢不減更會加重企業償還債務時的匯兌成本。因此,港銀的風險管理宜緊不宜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