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新股集資市場,但隨着美國經濟復甦,內地股市重啟新股發行,本港明年能否保住三甲地位,將面臨極大挑戰。內地企業始終是本港新股市場的主要來源地,不過,超大型內企大部分已上市,港交所未來應積極吸納中型內企,盡快完成檢討上市條例,批准內企可以來港作第二上市,以保持本港新股市場增長動力。
阿里巴巴棄港赴美上市,令全球新股集資冠軍的寶座讓予紐交所,但整體新股的集資額仍超過二千二百億港元,新公司上市數目達一百一十五家,其中百億集資額的新股有七家,合共集資一千三百零八億元,佔全年集資額的百分之五十七,其中六家是內企,可見具規模的中資企業仍是上市主力,但展望明年大型新股可能不足三家,本港新股市場排名要保持前三名位置,確實存在一定難度。
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平台,港交所錯過了阿里巴巴,但仍有中廣核電,大連萬達及北汽上市,令本港新股市場保持豐收,但面對其他市場加強競爭力,港交所若未能擴闊渠道,必會削弱本港上市的吸引力。
由於內地經過多年的股份制改革,大型國企大都已經上市,具號召力而計劃上市的傳統大型國企H股已買少見少,但隨着內地經濟擴張及多元化發展,湧現了眾多的中型企業,行業範圍更見多樣性,港交所應積極針對這些新興企業制訂推廣計劃,招攬來港作為首選上市地。
港交所由於堅持同股同權制度,令阿里轉往美國上市,而同股不同權展開的諮詢亦已結束。港交所雖然多次強調,不會降低要求換取更多公司來港上市,但面對新經濟時代的來臨,科網企業將是未來新股市場的生力軍,如何吸納這類型企業,將考驗港交所的動員能力。
目前已有大批中資公司在美上市,包括大家熟悉的科網企業,在現有條例下只可申請雙重第一上市,不可以選擇第二上市,港交所應隨時代的發展增加上市條例的彈性,若企業在海外上市一段時間後,應放寬企業以香港作為第二上市的申請,令港股更為多元化發展,因此檢討修訂上市條例,准許內地公司在港第二上市,將是港交所刻不容緩的主要任務。
另外,隨着滬港通優化,會有更多海外公司計劃來港上市,本港必須進一步強化新股市場機制才能成功把握機遇,長遠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