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推出已一月有餘,「北熱」漸冷,「南冷」持續。滬港兩市滬強港弱的市場表現,讓內地投資者「樂不思港」。
為甚麼會出現滬強港弱的局面?這無疑是香港市場需要正視的問題。有消息稱,為改變滬港通「南冷」局面,監管機構會根據市況適時調整參與門檻及滬港通的投資範圍。但從當前來說,滬強港弱則是導致「南冷」持續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這是不能迴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之所以會出現滬強港弱的局面,筆者以為其原因至少有三個方面。首先是A股股指的相對低位帶給了滬市較大的炒作空間。滬港通開啟之際,滬綜指處在2,500點之下,相對於歷史高點來說,這只是一個山腳位置;而恒指24,000點之上的位置,使得港股站在了歷史的半山腰之上。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兩地市場的開放程度不同。香港市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國際化市場,所以最近受國際市場的衝擊較大,恒指從十二月八日到十七日大幅下挫。A股則是一個相對封閉市場,受外圍影響較小。同時在國際市場波動下,A股的管理層更加呵護股市。
此外,改革的紅利讓滬市插上騰飛的翅膀。比如自貿區政策、國企混改與混改預期、「一帶一路」,讓A股市場的炒作充滿了活力。畢竟A股市場是一個並不成熟的市場,只要有可供炒作的概念,就能炒它個天翻地覆。如在國企改革預期下,一些「中」字頭的國企股,也即傳統上的大藍籌都被炒上了天。
之前大藍籌A+H股中的A股存折讓,現在基本上都變成溢價。從香港市場來說,能享受到的這種改革紅利甚少,而且對於A股這種瘋牛炒作,也是香港市場上相對成熟的投資者所不能適應的。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