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反常癲狂 全民皆炒堪憂

內地股市狂態畢現,全民皆股、借錢炒股、賣樓炒股極度亢奮,一切源於政府的鼓勵蓋過疲弱的經濟數據。九月新華社連番發文開宗明義「搞活股市」,啟動了「超牛」行情,就連社科院亦預測明年滬綜指可漲至四千到五千點。股市興旺的好處不言而喻,包括引發財富效應、振興消費、有利上市企業集資等,但也是一把雙刃劍,愈升得高便愈不受控,慎防樂極生悲。

新華社的文章將「搞活股市」升級為「振興實體經濟的需要」、「深化改革的需要」大綱,股市的最大功用本是作為融資平台,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企業減少倚賴銀行借貸,從而亦可降低整體融資成本。不過,IPO閂閘一年多又是誰的主意?股市多年來只看政策風向,而非着重經濟情況和企業盈利,市場化淪為一個口號,實際仍是由有形之手在指揮。

搞活股市的好處很顯淺,但不能忽視其後遺症,存款大量挪出或使利率不跌反升,資金忙於炒股而減少投放在實體經濟,賣樓和借錢之風更不可長;炒樓還可見到磚頭,帶動就業和周邊行業,炒股可能只是紙上富貴。

股市成交創天量的同時,卻見外資不進反撤,A股RQFII-ETF整體淨贖回超過二十億元人民幣,滬港通的額度大量落空,港股沽空金額亦不斷攀高,外資看的是基本因素,奉行的是低買高沽。滬港通原意是吸引外資,使A股達到國際化和市場化的目的;現在股市的確高歌猛進,但卻距離國際化反而更遠,仍是一個盲目投機的散戶國度。

天量成交的背後是不少散戶融資(孖展)放大槓桿,融資餘額截至周三已漲至八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個信用帳戶借三十五萬元人民幣。孖展是股市的放倍器,既可助漲亦可助跌,存在極高的風險,市況一旦逆轉,斬倉盤將互相踐踏。自推出股指期貨後,現已不是只可看漲、不可看空的年代,昨日股指期貨成交相當於現貨金額二萬億元,隨時潛伏殺機。

○七年傳媒每日標題都是「X千點不是夢」,可是從此「6124」(滬綜指歷史高位)就多年塵封,現在股市距離當年的高峰一半不到,「搶劫不如去炒股」(○七年流傳的一張公安橫幅)可能重來,當工作和生意成為炒股的副業,民間智慧認為當全民皆股時,距離股災的日子不遠矣。官媒放風、人行放水再造就今天的「股瘋」,但絕不希望○七年泡沫爆破後歷經多年熊市的一幕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