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愛敍做人民幣定期存款,貪其利息較高(相對港元存款)、風險低(相對其他外幣)。早前友人告知小妹人民幣存款產品,回報高達6至8厘,認真吸引!然而,金融市場豈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果然,原來是結構性存款產品。
有別於普通定期存款,人民幣結構性存款產品大多為存款與期權的結合,分為「保本」及「不保本」兩類,回報將按人民幣匯價(掛鈎產品)變動而有所不同。以保本的結構性存款為例,產品設有存款期、觸發匯率及最高回報,至到期日時,若匯率升至/升穿預定觸發匯率,投資者便可以取得協議的最高回報。
相反,至到期日,若匯率未能觸及觸發匯率,回報便少於協議最高,最壞情況下是沒有利息(如果是不保本產品,可能會錄得本金虧損)。
以大新銀行早前推出(已截止認購)的看漲人民幣結構性存款產品作例子解釋,該產品的觸發價為升值0.3%,回報按人民幣匯價變動釐定,最高8.15厘、3.5厘及最低0.5厘,投資期為9個月。舉例,敍做日離岸人民幣匯價為6.1300,如結算日(9個月後)匯價升值0.3%或以上(即6.1116以下),可以取得8.15厘利息回報;如匯價升值不足0.3%,回報則為3.5厘;如匯價下跌,則回報為零。
這類產品最壞情況是零利息,但可取回所有本金。當然,還要計及機會成本,即假設本金投資於其他產品上的潛在回報,可參考定期存款利息。整體而言,產品具保本性質,故風險偏低。
投資者在揀選「保本」的人民幣結構存款產品時,除了比較最高潛在利息回報外,還需留意(一)觸發價的高低:部分銀行觸發價為升值3%以上,觸及的機會下降,潛在利息回報或遠低於預期。(二)觸發的時間條件:於投資期內任何一日觸及觸發價,還是必須於結算日當日升至/升穿觸發價才可取得最高回報,前者勝算更高。目前人民幣波動幅度增加,投資風險上升,小心「偷雞不着蝕把米」。
上述產品屬保本性質,非保本人民幣結構性產品如人民幣掛鈎存款、人民幣計價股票掛鈎產品等的回報較高,動輒達10至20厘,但風險亦會更高。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 李惠嫻(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