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何解北上熱南下冷

滬港通周一開通,原估北水南下會較多,結果出乎意料,內地下午開市後不到一小時,每天130億元人民幣的限額便告爆滿,相反南下的港股通卻門庭冷落,全日僅用了105億元人民幣限額的16.8%,即只有17.68億元人民幣進入港股市場,令大部分市場中人大失所望。

滬港通開通前,內地投資者多年來予人印象都是比較熱衷投資港股市場,況且港股有超過60%的股份市值都是內地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內地企業,想當然參與程度會比較踴躍。而本港投資者由於對內地市場並不太熟悉,加上內地股市又不允許「即日鮮」買賣,因此預期南下的北水會較熱也成為市場普遍的共識,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滬港通首天開通的實際情況無疑與市場預期有重大落差,但若細加分析參與滬港通的投資者組合,相對該機制下可供內地投資者南下買賣的港股股份類別,則一點也不太意外。

基金大戶轉倉成主力

先說南水北上於早上開市表現已十分踴躍,到午後內地開市不久便爆額的現象。我曾說過,本港散戶包括炒家對A股市場一來欠認識,二來由於內地不准即市買賣,因此對北上買賣A股的興趣暫時不會很大。我早已估計初期主要有兩類投資者,其一是本港以至海外的基金投資者,其二是比較熟悉A股市場,來自內地但資金都已經在境外的內地投資者,周一甫開市不到半小時,北上滬股通便已經有60多億元成交額,很明顯都是基金投資者,而且以轉倉活動為主,我絕對認為本港散戶參與不多。

股票免增值稅添誘因

滬股通開通前,基金投資者只能透過QFII等機制投資A股,但這些渠道都設限額,這次開通無疑為國際基金投資者打開門路,加上國家稅務總局刻意為滬股通訂立三年內毋須繳付股票增值稅,國際基金投資者自然更樂意採用此渠道。

滬股通表面上是為境外包括港人在內的投資者而設,但不要忘記,目前不少內地人都已在境外如本港等地方擁有資產,有些更透過不同方式擁有外籍身份,他們對於A股市場的認知一般較深,部分人士或更能掌握有關內企的資訊,炒賣A股自然較炒作港股更得心應手,免增值稅安排更讓他們享有跟在內地炒股不同的稅務優惠,因此滬股通除了本港及國際基金投資者,也將成為身處境外內地人士買賣A股的渠道。首天通車,我不排除也有內地炒家的影子。

至於首日開通,南下港股通只用了不到兩成限額,這與內地投資者以散戶居多,可供南下買賣的268家企業未必符合他們炒股習性,門庭冷落並不意外,理由容後討論。

(待續)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