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本地四類投機操作

前文說,我眼中香港股市中,較常存在、較有保障而一般個人都可參與的投機可分為四種,分別是打新股、炒賣殼、玩供剩股(Excess)和趁指數成分股轉換作短炒。

所謂打新股,就是去認購新上市的股份,一般來說都會動用券商提供的新股孖展(融資)。一般只有主板新股可打,創業板新股大部分時候都是全配售,非圈內人基本上沒有可能獲配。打新股最好的地方,是稍有集資規模的新股都有股價穩定期,即使碰上大市大跌,只要保薦人願意盡用權限,相關新股在首日掛牌開盤時,在招股價附近怎麼都會有一段時間內有一定的承接力。

謹記,要獲得較佳的分配率(每認購一百股,最終獲分配多少),500萬港元認購金額連費用的所謂「細飛組」,一般比此金額以上的「大飛組」為佳。

炒賣殼較為簡單

炒賣一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出賣控股權 (即所謂賣殼),是相對簡單的投機。只有時常與一個稍有經驗的經紀溝通,你便大致上了解到主板和創板公司的殼價。以現市況為例,主板約為4億港元有多,創板則接近2億元。只要公司市值低於殼價,無論大股東有否意欲或能否(上市未夠一年,不能改變大股東)出賣,都有炒殼價藉口。

至於供剩股,指一些已上市一段時間的股份,忽然宣布折讓供股,而容許現有股東除按比例外,可額外認購別人放棄的供股權利。要玩這個遊戲,理論上要持有最少一手相關股份,而供股價較市價折讓愈大,愈值得玩額外供股。

有人以為,你投入的認購金額愈大,就自然獲派愈多額外股份,這亦未必一定正確。有時公司避免股份過分集中,會派一人一手,之後才跟比例。但因無仔細監管程序,幕後話事人隨時不按金額分發,以免太多平股集中在敵對陣營手上。要留意,愈來愈多的公司供股不容許額外申請,大家要搞清楚才出手。

最後,顧名思義,炒轉換成分股就是趁類似恒指、摩指和富時中國指數等宣布更換成分股生效日,趁機高沽或低吸。高沽的,當然是換入的股份,低吸的,自然就是換出的股份。

大行一般會預早計算,相關指數基金們,對某股份的總買盤或者賣盤究竟有多大,大家再在生效前後伺機行事。你說網上查不到相關資料嗎,那就多給點佣金,找個能查得到的經紀人吧!

興業僑豐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