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一窩蜂,哪個行業賺錢就「湧入去」大做特做。去年內地出現奶荒後,為降低原奶收購價成本,乳業公司紛紛增加奶源,又大量進口奶粉,結果一年不到,由奶荒變成過剩,奶價不足一年急跌三成多,連食水都比奶價貴。
食水比奶價貴並不是天方夜譚,由於供應過剩,部分地區原奶收購價每公斤已跌至只有1.5元(人民幣‧下同),比水還便宜。有乳牛養殖場負責人慨嘆,飼料成本要2.9元,還未計及人工、電費等開支,莫說賺錢,連回本都有難度,養殖場要賣牛遲早倒閉。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指,奶牛養殖迅速發展,但以散養為主,產業鏈不緊密,多數企業只加工不養牛,奶農、奶站和乳品加工企業都是獨立個體,難以形成利益連接緊密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在這種經營模式下,乳品企業處強勢地位,奶農處於弱勢。
現時無論「走出去」的中國乳品企業,還是「闖進來」的外資企業,產品最終市場都在中國,競爭太大。奶價急降,進口奶粉只是導火線,歸根究柢是內地去年奶荒時,乳業公司紛加大奶源投入,在產奶旺季令供應過剩。
鍾經緯相信,要解決現時供應過剩問題,內地要成立應變機制,除了要由養殖業周期下手外,有關部門要推出措施,例如關閉不合格奶農以免擾亂市場,減少供應以穩定奶價。另外,在價格過低時,向養殖場買入鮮奶,製成奶粉儲存起來,等到價格高企時,就將奶粉推出市場保障奶農利益等。
專家亦建議應以大、中型牧場兩翼齊飛方式,尤其要加強奶牛合作社建設,鼓勵農戶發展50至100頭奶牛的中型牧場,以促進奶業健康發展,保障乳製品質量安全。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