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被中央煞停,帶來巨大震撼,中港股市應聲下挫,相關概念股首當其衝,投資者即時蒙受損失;而券商投入資源提升交易系統,現在變成白做,難免怨聲載道。除了這些即時影響之外,經此巨變,香港擔當內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開放資本帳的角色,長遠亦蒙上陰影,整個市場頓時坐困愁城。
根據中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的構思,投資者本來可利用人民幣,互相買賣對方市場的股票,雖然資金往來仍受監控,卻是實實在在的直接跨境資本流動,是名實相副開放資本帳。而且,資金流動是雙向的,意味着內地資本可以出境,外國資本可以入境,讓中國接通國際資本市場,亦是成為經濟及金融大國的必備條件。
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已開展多年,現已進身成貿易結算貨幣,下一步便是成為投資貨幣。這一步其實相當重要,是為最終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鋪路。試想想,如果留存在境外的人民幣沒有多少投資渠道,投資調度又欠缺靈活性,便難以作為長久儲備之用。因此,開放資本帳及人民幣國際化完全是相輔相成的。
香港本來得天獨厚,在金融制度及地理位置上,完全有條件協助內地逐步開放資本帳,讓人民幣成為重要的投資貨幣,可惜滬港通已被中央煞停,香港現在無緣走出這更大的一步。當然,RQFII等機制依然在運作,外資仍可借道香港進入內地證券市場,但靈活性已打了折扣,與其他市場比較,更談不上可長期獨當一面。
因為現時除了香港之外,多個國家及地區已先後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有資金池、清算行及RQFII額度,如果香港無法在直接跨境資本流動上先行一步,地位便會與台灣、新加坡、倫敦及法蘭克福等無異。在歐亞的投資者眼中,當香港不再被視為圍內一分子,何須長途跋涉調動人民幣資金來投資,留在原地不是一樣嗎?
內地的資本帳大門不在香港打開,A股走向國際化的步伐難免被打亂,納入國際指數的時間恐要延遲,阻慢外國基金入場。因此,往後要觀察其他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投資額度會否進一步擴大,以及內地會否另闢渠道實現跨境資本流動,例如重研在上海推出國際板,又或選擇與其他股市研究互通,如果一切成真,將來恐怕連內地企業也不用急着來港上市。這些不是杞人憂天,滬港通並非理所當然要開通就是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