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動力減弱 私銀世界難撈

私人銀行向來予人感覺非富則貴,實情卻是世界愈來愈難撈,甚至要「紆尊降貴」。市場消息指,有知名瑞士私人銀行,高調進軍個人收入相對較低的九龍區,尋找私人財富管理生意,希望吸納兩萬多名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現金及流動資產的客戶。這聽起來有點奇怪,香港是彈丸之地,從九龍過海幫襯易如反掌,為何還要如此區分,值得細味。

據一家顧問公司剛公布的調查,亞太區富裕人士在去年增加百分之十七,至四百三十萬人,擁有的財富增加百分之十八,至十四萬二千億美元。同期,香港富裕人士只增加約百分之九,至十二萬四千人,財富增加約百分之十二,至六千二百多億美元。香港的表現雖不及整個亞太區,但私人銀行似乎仍有不少空間吸新客。

不過,別以為人多必定好辦事,私人財富管理生意更非穩賺不賠。有私人銀行家指出,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及成本上漲,私人財富管理已變成一盤只有「微利」的生意,邊際利潤率約百分之零點二,估計未來繼續低位徘徊。如果不想做蝕本生意,必須把旗下管理資產擴大到至少一百五十億美元才能生存。由此可見,擴大客戶基礎的重要性,與生意規模攸關。

香港一直是重要的資產管理中心,私人銀行客戶來自四方八面,可是形勢已在默默起變化。近年由美國帶頭打擊全球避稅,參與的國家及地區愈來愈多,倘藏富天腳底也逃不出稅網,富裕人士是否還要把資產異地託管?此外,內地反貪腐,相信亦阻截了一些富裕人士把財富轉到境外。如果這類客戶不再長做長有,私人銀行便要着力做本地市場,在亞太區是大勢所趨。

雖然富裕人士數目不少,但有部分是因資產升值,屬紙上富貴,未必是私人銀行的長期目標。因此,近年興起講求家族財富傳承,服務涵蓋資產管理、稅務規劃、企業融資及遺產安排等,才能吸引家族富戶。不過,服務範圍這麼廣泛,花費在人才招聘自然不會少,監管成本亦肯定不菲,故此才有生意難做之嘆。

其實,私人銀行要積極尋找客戶群之中的漏網之魚,甚至把入場門檻降低,令人擔心香港的財富增長動力是否正在減弱,除了早年依靠傳統支柱行業起家的富裕階層之外,現在已缺乏新的創富機遇來造就新進富裕人士。如果真是這樣,香港經濟的長遠發展便未許樂觀,私人銀行一舉一動或許可見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