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又是炒國策的時候,因為每年這段時間內地都會召開高層會議,為未來的政策定調。中共四中全會昨日揭幕,內地券商更以會議主題推介「依法治國」概念股,可見市場對中央要把深化改革提升至更高層次,確實有憧憬。市場經濟必須有法可依才能暢順運行,但長久以來政府的行政權力,以及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令不同產業的改革停滯不前,經濟效率每況愈下。
中國經濟正面臨下行壓力,轉型升級更是困難重重,若再不加快改革,構建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只會激發更深層次矛盾。如能透過市場化改革,建立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由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減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預,可降低市場面對政策隨時會變的風險,實是一大利好,這便需要以清晰法規來訂出市場遊戲規則。
內地的電力改革裹足不前,正好說明依法而行的市場規則的重要性。歷史上,國家電力公司集發、輸、配、售電為一體,垂直營運,高度集中。在十二年前,首輪電改把廠網分離,成立五家發電公司及四家輔業集團,主力解決經濟高速發展下的電力短缺問題,雖然成效初現,卻沒有進一步實行輸、配分開,市場選擇權被剝奪,電價亦高企。
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的新電改,要取消或弱化電網企業的角色,冀引入競爭,令發電企業及消費者齊得益,無可避免會觸動一些既得利益者,令改革陷入兩難。電企的投資及定價權由政府掌控,跨省市經營有諸多限制,需要政府審批而非由市場主導,外界難以掌握哪一套才是標準,無形中降低了市場效率。
在經濟層面講求依法治理市場,就是要令各方不再糾纏於鑽法律空子,清除過往改不動、理不順的障礙,並且引入市場化競爭、提高監管,促進新的盈利模式,不只惠民,更有利經濟長遠發展。有研究指出,中國若有效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可為GDP帶來零點一至零點五個百分點增長。
經濟改革之路從來不易走,沒有既得利益者會主動交出權力,最佳方法正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市場憧憬這一次改革可釋放出更多政策「紅利」,想法本無不可,但就算訂下清晰可依的市場化法規,還必須配合有效的懲治機制,制衡有法不依的行為,才能在中期取得較大的改革效果,長期出現根本性變化,否則內地經濟將很難突破目前的樽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