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年打擊避稅不遺餘力,是金融海嘯的一個意外發展,因為政府救市令財赤惡化,有稅不交變成眾矢之的,而最新一招是針對「稅收倒置」的跨國企業併購避稅。歐美國家稅制複雜,漏洞自然多,治本之道是盡力堵塞,目前的大趨勢反而是設法把不同地區的稅制差距扯平,令香港這類簡單兼低稅地區的競爭優勢被削弱,還要背負額外合規成本。
過去一年多,已有十三宗稅收倒置大型併購,有美國大企業收購位於稅率較低國家的企業,然後把總部遷移,再透過向子公司貸款及轉移定價等方式,避開美國較高的稅負。由於個案大增,美國財政部終於出手,以行政命令限制這類併購。不過,稅務專家表明,既然稅率有高低,避稅誘因仍在,必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可以預期,美國遲早會單方面要求其他地區,必須合作打擊稅收倒置,就如早前生效的「海外帳戶稅務合規法」一樣,不與美國合作便受制裁。其實這亦是當前的趨勢,以國際協議規範各地,否則會被視為避稅天堂。剛結束的G20財長會議,採納了一套全球共同匯報標準,在一八年底開始自動交換稅務資料,香港在別無選擇下已決定與「國際接軌」。
香港向來以稅制簡單及稅率低見稱,只以地域徵稅,不像美國把稅網撒遍全球,因此在吸引企業落戶投資、發展財富管理、招攬外國專才方面,具一定優勢。可是當未來實施自動交換稅務資料後,優勢肯定被打折扣。其實,香港以往也有與一些地區有協議交換資料,美其名「避免雙重徵稅」,尚且包裝成有利納稅人。現在新的國際標準連「糖衣」也省掉,交換資料開宗明義是打擊避稅。
雖然香港仍可保持一貫的簡單低稅,吸引力卻被大幅扯平,稅務專家預計,一些海外資金肯定會調離香港,以低稅吸引海外企業來港的優勢亦會被削弱,具體衝擊難料。而且,政府及機構有責任收集稅務資料,核實相關企業或個人是否在其他地區有交稅責任,將要相當高的合規成本。
交稅是企業及個人的責任與義務,刻意走法律罅肯定要不得,卻不能完全歸咎不同地區稅率有別所致,因為這是不同的經濟結構使然。因此,要有效堵塞漏洞,必須改革落後及複雜的稅制,現在的做法只屬治標,無疑可令一些國家多了稅收,卻由其他地區承擔額外合規成本,並且勢必轉嫁給第三者,顯得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