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嫻談:港股「A股化」炒味濃

雖然「滬港通」至今仍未有確實時間表,但市場估計下月中下旬通車機會大,屆時「北水南調」,料將推升大市整體成交,並有利港股估值向上修復。然而,隨着內地散戶資金進一步滲透港股,中港兩地投資文化截然不同,隨之而來的「港股A股化」亦惹關注。

有別於本港股市較穩健成熟,A股乃半封閉式市場,股民投資心態上未算成熟,「追漲殺跌」甚「無譜」。

再者,A股由散戶主導,佔總交易額逾八成,機構佔比不足兩成,與港股由機構主導大相逕庭(機構佔總交易逾六成)。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曾指出,正因A股的投資者結構與股市文化,使「三喜」現象主導市場情緒。

「三喜」即是「喜小」(炒小)、「喜差」(炒差)、「喜新」(炒新)。所謂「喜小」,即A股股民熱衷炒作中小市值的股份,這是由於低市值公司股本通常較小,投資者只要較小資金,便可短期內炒起股價,賺快錢。加上與港股一樣,「殼股」有市有價,尤其中央控制新股上市節奏,令不少企業選擇借殼上市,殼股價更高。過去內地股市小市值股不斷上演「重組故事」,令炒作氣氛更濃。

投機ST股博倍升

「喜差」即愛炒基本因素差的股份,如績差股、ST股及垃圾股。ST股是Special Treatment特別處理股的簡稱,是指企業財務狀況不佳,如連年(連續兩至三年)虧損,需要有特別處理或退市預警。A股股民愛「炒差」,主要是博股份具重組併購、賣殼,或出售/注入資產概念,股價可倍升。炒差的風險偏高,投機味濃,反映出A股投資者不理性的投資取態。

「喜新」包括「打新」(抽新股)及「炒新」(炒新股)。內地新股中籤率偏低,今年三輪新股網上平均中籤率分別為0.79%、0.64%及0.82%,打新猶如買彩票,回報相當豐厚,令散戶趨之若鶩。而打新不成資金或將用作炒新,令新股炒味濃厚。

從「三喜」特點可見,內地散戶風險胃納高、投機味濃厚、愛炒概念、不太重視基本因素。倘若此等風氣南下本港,難免會增加港股的波動性。小妹相信,當滬港通取得成功後,未來勢必會「擴容」(擴大規模),甚或擴展至「深港通」,港股遲早需面對A股化的問題。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 李惠嫻(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