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發掘內需新勢力

內地同胞消費力驚人,港人早就領教了。由於海外產品價格差距甚大,中國正興起一股奢侈品海外代購熱潮,除了近來流行的微信「朋友圈」代購,在淘寶上輸入「代購」一詞,也可以輕鬆找到逾35萬個網絡店舖以及近2,400萬種商品,從名牌手袋、兒童汽車座椅、空氣淨化器到便攜式打印機無所不包。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早前曾發表報告指,去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76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近六成。許多在倫敦、巴黎和東京的中國留學生都開始從事這門生意,儘管受到中央反腐運動「殃及」,一些已經建立起口碑的留學生,一個月要賺上五、六千美元並非難事。

不過,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新規定,自八月起所有從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個人,都要向海關提交進出境物品申報清單,不遵守規定者將被視為違法甚或走私。

吸引「代購」回流本土

根據官方的一項統計,僅去年內地消費者透過海淘、代購、旅遊購物等方式,在海外消費了6,000億元人民幣,佔國人總消費金額兩成,而且在三年內增長了一倍。考慮到有市場估計指,「海淘」令政府每年損失數十億元的稅收,海關總署似乎有苦衷,但仔細想想,內需外流,關鍵還在內地高關稅造成的巨大價差。

鍾經緯認為,真正的土豪揮金如土,在奢侈品店內以「掃貨」來彰顯消費力。其實,利用海外代購省錢的,多是新生中產階級,他們有消費意願,也有消費能力,經濟實力卻還沒到可以完全不用考慮價格。

這些人才是未來拉動消費的主力,當局想調整經濟結構,就該釋放這些人的購買力,只要稅率降了,產品便宜了,何愁他們不將血拼的主戰場由海外轉回國內?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