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恐懼變貪婪

每個市場周期均如一齣情節複雜、引人入勝的戲劇,但換上全新的重要角色、無從得知的幕數,可能出現的結局多不勝數。然而,每齣戲劇都有一個共通點:以恐懼開始,以貪婪結束。

在這個周期中,聯儲局肯定擔當了主要演員的角色。聯儲局扮演美國國庫券主要買家的新角色,令其財政規模急劇擴張;亦同時被迫擔當悲劇角色——隨着美國經濟再膨脹,聯儲局將持有4萬億美元定價過高的債券,並最終蒙受虧損。不過,只有少數人理解一個事實:聯儲局確切地期望所持債券最後錄得虧損,代表刺激經濟的任務得以完成。

另一邊廂,美國企業則扮演「英雄」這個第二重要角色,在公眾撤離股市時回購股份,成為美國股市的邊際估值買家。自○九年起,標普500指數的成分公司合共回購1.3萬億美元股份,而投資者期內贖回美國互惠基金的總額為940億美元。

除此之外,互惠基金在一三年開始回復淨流入,標普500指數的成分企業回購股份總額為4,770億美元,較淨流入美國互惠基金的2,140億美元高逾一倍。因此,企業一直受惠處於歷史高位的股票風險溢價,並締造破紀錄的自由現金流,同時賺取吸引的回報。

上個周期發生難以置信的急劇變化及崩潰事件,導致市場瀰漫恐慌情緒後,大部分投資者預計本周期也會發生崩潰的慘劇。值得注意的是,除企業本身外,只有少數人相信,盈利率和回報可以持續高企,企業亦可以透過創新和通縮型增長機會獲利。

嚴守紀律勿追過龍

然而,當英雄建立信心後,自然變得狂妄自大。美國企業繼續增加回購股份總額,冒進的企業更開始大舉收購其他業務。借鑑過往經驗,從整體層面來說,收購無法帶來吸引的回報,這些輕率行為,最終會形成一股貪婪的高潮,因為合理估值的資產將被推高至超越合理水平。

隨着市場的估值進一步上升,切勿過度追求收益,並把市場恐慌與貪婪情緒的交替視為永恒不變的定律。

Sam Peters

美盛集團旗下凱利投資的投資總監暨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