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國產手機山寨味

在蘋果公司(Apple Inc)新一代iPhone 6登場前,本港的手機市場率先上演內地品牌4G手機肉搏戰,以大件夾抵食作招徠,性價比戰略成為必言的賣點。國產品牌百花齊放,雖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但市場熱鬧背後,揭示了內地科網行業粗放式發展存在的隱憂。

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國產品牌手機定價要低於2,000元才算吸引,惟所謂的性價比戰略,並非只靠平做賣點。以內地電訊設備大廠新引入的旗艦手機為例,開價已接近2,500元,而另外兩家新興大廠的「發燒級」手機,叫價更達3,200至4,400元之間。惟由於其規格,較南韓大廠叫價達5,000元以上的旗艦手機有過之而無不及,仍然成功獲得一批手機玩家的追捧。

兩三年前,大家對國產手機的印象多留於山寨品牌。時至今時,這類產品的市場評價已提升到抵用與好用層次,市場認識的品牌數目明顯增加。這種情況與七、八十年代日本家電及影音品牌,在本港及國際市場崛起,並帶動日本消費電子工業走入全盛時期有點類似。

專利技術多缺陷

國產手機的設計與生產工藝,無可否認追上日、美、韓大廠,國產手機軍團的湧現,甚至已將個別二線國際品牌趕離主流市場。不過,正如日本品牌於七、八十年代,在消費電子工業群雄並起,再到過去十年的收縮與整合,反映粗放式發展往往只能帶來短暫成功。

最令高智仁擔心的是,個別內地手機品牌,無法擺脫過往靠山寨起家一直存在的專利技術缺陷。這些產品日後若要打入歐、美、日、韓等一線市場,不但有可能要支付專利費用,甚至有機會面臨侵權指控。國產手機能否抓緊機會建構全方位的核心技術產業鏈,將關係到手機品牌,以至整體科技產業的長遠競爭力。

高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