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到位沽貨

筆者去年每逢恒生指數升近24,000點便減持股票,結果能以50對50的股票與現金比例,輕身進入一四年。50對50的意思是每持有100元股票,便有100元現金在手。想在股市獲利,就要在大升市中持有股票,但想在股市長久生存,更需在大跌市中持有現金。

筆者從金融海嘯學到維持持續購買力的重要性,有耐性長期持有優質股票,也有膽量於大跌市中買股票,但以往明知股票抵買,但可動用的現金不多,故只能買有限數目的股份,感覺難受。

年初由於筆者有充裕現金,能夠在第一季股市下跌時增持股票,當時每持有100元股票,在手現金由100元下降至40元,股票與現金比例提升至71對29。由於預期下半年恒生指數可以創今年高位,因此訂下一旦升上24,000點便開始減持股票的原則。

保留現金跌市再買

上星期按既定策略,恒生指數升至24,000點便開始減持股票,一方面實現部分利潤,另一方面可提升現金水平。目前筆者每持100元股票,在手現金由40元提升至75元,股票與現金比例下降至57對43。未來如果股市繼續上升,餘下的57%股票仍然可以繼續受惠升值,一旦股市逆轉並下跌至吸引水平,也有充裕資金增持。

減持股票用甚麼準則決定次序?有幾種方法可參考:第一,檢視每一隻持股,以平貴去決定減持及保留哪些,衡量平與貴的方法可以採用市盈率、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市帳率,以及衡量保險股的股價對內含價值比率(PEV)和股價對新業務價值倍數等。

第二,可用每隻股票的股價相對大市表現,決定減持次序,有人會首先沽售跑贏大市的股票,保留落後大市的股票「博追落後」;亦有人選擇做相反操作,保留強勢的股票,因為強者可愈強。第三,不理好醜,按劃一比重減持。

今次筆者選擇保留今年股價表現相對落後大市的股票,包括內銀和內險股。

市場先生

有「散戶Blog王」之稱的市場先生,對國際及內地金融股有精闢獨到的研究,亦為金融股的忠實支持者。市場先生深信價值投資可達至財務自由,追隨巴菲特、格雷厄姆等大師的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