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投資Banker賺到盡

人民幣邁向雙向波動增加投資者理財難度,人民幣投資產品趨向多元化的環境下,本報訪問三位銀行家,分享自己的人民幣理財經驗,包括點心債和人民幣計價黃金ETF,在匯率波動時,更將目光投向資本增值的A股ETF和滬港通。

市場憂慮人民幣再貶值,信銀國際司庫陳鏡沐早着先機,今年一至三月分段減持一半人民幣資產,除了因為自己有資金需求,亦考慮到人民幣在去年底及今年初升值過快,減持後人民幣資產佔其總流動資產約5%。

陳鏡沐點心債回報9厘

陳鏡沐一○年時開始兌換人民幣,並投資於大型內房及基建企業的點心債,平均債息回報約6至7%,加上匯價升值,平均每年回報8至9%。現時繼續持有的主要為大型內房債。陳鏡沐認為,儘管企業點心債的入場費較高,往往達50萬元(人民幣‧下同),但是可以在二手市場出售,比定期存款有較高的流動性。

鍾少權A股ETF博升值

人民幣匯價今年上半年貶值約2.49%,永隆銀行助理總經理兼零售銀行部主管鍾少權則坦言,匯價波動蠶食了人民幣的息率回報。另一方面,內地放寬了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於內地股市的比例,令RQFII的投資更靈活。所以其人民幣投資,會由享受匯價升值,轉為尋求資產的價值上升,並擬投資於RQFII下的A股ETF。

顏劍文心急試滬港通

恒生銀行(00011)經濟研究及人民幣業務發展部主管顏劍文於匯改之前,已出任恒生中國資金部主管,現時有一半資產是人民幣計價產品。

他以「過來人」經驗分享,在內地工作的港人有人幣理財的便利優勢,不論開戶或購買投資產品均十分方便,毋須專程過境辦理手續,而且更可購買年期較短而回報吸引的投資產品,比一般港人具靈活性。

顏劍文指出,穩健的投資者在內地宜選擇定存為主,但若願意承受風險爭取較高回報則要特別留意,內地銀行銷售的每項投資產品有其獨有風險水平,例如與不同的信託或信貸產品掛鈎,所以為保障自己,宜盡量選取與公開市場價格掛鈎的投資產品,如外匯或黃金掛鈎種類。

顏劍文亦持有由恒生推出的人民幣計價黃金ETF,滬港通推出後,顏劍文坦言將申請批准成「先頭部隊」,希望購買上海A股,從中了解其運作。陳鏡沐續稱,若未來放寬每人每日兩萬元兌換限制,會投資於貨幣掛鈎存款,亦會考慮由人民幣定息投資伸展至即將推出的滬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