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四月調高消費稅,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在加稅前,去年第四季及今年首季開支均告暢旺,其後急速下跌。受加稅及早前日圓貶值影響,通脹暫處偏高水平。
在消費稅於四月一日上調前,消費開支大增,帶動今年首季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升1.6%(年率化升6.7%)。其後開支急速減慢,關鍵問題是日本何時重拾正常增長?基於「安倍經濟學」動力開始減退,經濟在未來數月重拾可持續增長步伐速度如何,是政策的實質考驗。
在四月份,由於消費者並無蜂擁至百貨公司和超級市場,零售銷售下跌13.6%,令市場意外,跌勢更延續至五月。汽車銷售在四至六月急跌,工業生產在四月跌2.8%,但五月錄得0.5%的可觀升幅。
然而,市場預期在加稅後,實質GDP增長將於第二季按季下跌3.2%,第三季跌0.8%,拖累按年增長率分別跌至0.7%和1.1%,我預期今年整體實質GDP增長1.8%。
外貿轉弱拖累增長
長期來說,安倍經濟學的效益成疑。短期經濟增長暢旺,主因是日圓在一二至一三年貶值,以及開支在四月加稅前急升。日圓上升及消費在四月和五月後持續下挫,將導致有關計劃的可持續性成疑。在工會與大型公司工資升幅屬適度水平,小型公司工資升幅則不大,因此所有行業的工資指數在五月僅按年升0.6%,以實質計算的工資持續下跌。
此外,外貿和經常帳轉弱繼續拖累經濟增長。福島核電廠在海嘯中受破壞,促使日本關閉核電廠,令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增加,成為外貿和經常帳轉弱的主因。儘管日圓兌美元貶值30%,但從一二年起,經常帳由一○年佔GDP 4%的盈餘跌至赤字,現時則約佔GDP的1%,貿易差額亦跌至持續的明顯赤字水平。
商業借貸未見回升
至今大部分通脹可歸因於日圓下跌和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而不是需求增加。雖然日圓下跌有助短期內達到2%的通脹目標,除非工資和個人收入持續升逾2%,否則只屬進口通脹,其後隨着通脹再度減慢,開支和經濟增長將再度轉弱。
貨幣政策方面,日本央行於本年二月十八日推出兩項優化貸款計劃,分別是「支持增長融資貸款」及「刺激銀行放貸貸款」,兩者旨在鼓勵銀行放貸,此後再未採取重大行動,反映商業銀行貸款大幅上升的迹象不多(見附圖),但在消費稅影響下,整段期間的開支在急升後下挫。
政策官員表示,若經濟增長持續轉弱,將作好加推寬鬆措施的準備,是可以理解的。我預期日本的全年整體GDP將上升2.7%(包括調高消費稅的影響)。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19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緣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