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企尋求上市 國際化添機遇

俄羅斯企業再度燃起來港上市的熱情,自從五年前俄鋁及鐵貨掛牌後,市場最近傳出一些俄羅斯企業正積極尋求來港,反映在歐美經濟制裁的巨大壓力下,俄企加快開拓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融資渠道,亦反映本港作為外國企業的主要融資平台,就算不再獨領風騷,仍具備一定吸引力。港交所應充分掌握國際變化,積極吸引國際大企業來港,把本港新股市場做到質量兼備,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才實至名歸。

烏克蘭危機令俄羅斯與美國及西歐的關係陷於低點,美國上星期更宣布針對四家大型俄企實施制裁,變相斷絕在歐美市場的融資渠道。中國是僅次於歐盟的俄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在內外形勢壓迫下,向東移是必然的選擇。事實上,港交所多年前曾十分積極吸引俄企來港上市,視為國際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對象包括銀行及資源企業,可惜未見顯著成果,今次面對俄烏變局,說不定有可乘之機。

早在二○一○年一月,俄鋁成為首家在港上市的俄羅斯企業,同年十月鐵貨亦成功在港上市,可惜兩家企業股價表現欠佳,現價只及招股價三成幾。此外,俄羅斯第二大石油企業Lukoil幾年前亦曾表示有意來港第二上市,可惜由於種種限制,至今仍未能落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投資者對這些遠在他方的企業較陌生,二來是企業受法律架構所限阻礙上市。如果俄企真的再來,當局必須做好配套,不要重蹈覆轍。

香港曾是全球新股集資排名榜的長勝將軍,主要原因是背靠內地,大量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但隨着內地未上市的大型企業買少見少,加上A股重啟新股上市,具實力企業的上市地點有更多選擇,好像科網企業便完全不考慮來港,令港股優勢逐步萎縮,今年能否保住新股集資排名三甲位置,將面臨重大挑戰。

香港新股市場不能只向北望,必須向全球招手,才能確保金融中心地位,但港交所推動國際化的步伐緩慢,也缺乏具吸引力的制度賣點,除了俄企來港上市無以為繼之外,其他制度如香港預託證券及第二上市等,能吸引的企業數量屈指可數,根本不成氣候,股份交投冷清,可見欠缺周詳部署,無疑浪費機遇。

俄羅斯企業走到亞洲來尋求融資,一定程度上是出於政治考慮,企圖突破美歐的經濟封鎖,難免會令上市過程變得複雜。如果制裁行動升級,會否令一些美歐投資銀行不敢接保薦生意呢?美歐的機構大戶會否怕惹麻煩而不熱衷認購呢?不過,新興市場尤其是內地資金影響力正在冒升,港股如能把握這大趨勢,成功化危為機,不但可令市場發展多元化,相信亦會增加來自海外的上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