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荒未解決 泡沫何時爆

本港樓價高處未算高,呎價攀上新頂峰的樓盤此起彼落,好不熱鬧。不過,排隊揀樓的買家依然大有人在,發展商推盤個個賣個滿堂紅,滿載而歸。究竟本港樓市是處於小陽春,抑或是大跌前的回光反照?

有商品大王之稱的羅傑斯最近加入唱淡香港樓市的行列,直言香港樓市已有泡沫,更表明不會在港置業,寧願靜觀「聰明人」的做法。羅傑斯並非第一個唱淡香港樓市的投資界名人,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警告包括香港在內的各地政府,必須迅速行動,防範新一輪極具破壞力的樓市泡沫爆破。

國基會提出的論據,港人都耳熟能詳,包括樓價與市民收入比率冠絕區內,家庭負債與收入比率更持續多年企於六成二的歷史高位。吊詭的是,當市場人人都提高危機意識時,泡沫爆破的風險反而減少,當大家對危機警告都嗤之以鼻,泡沫爆破的風險則相應提高。港人目前對樓市泡沫論的看法到底是哪一種,大家心中有數。

香港自回歸以來,共經歷過三次樓市大型調整,包括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三年的沙士疫症、○八年的金融海嘯,除了沙士疫症是屬於本土因素外,其餘兩次樓市調整,都與外圍經濟大滑坡有關。如果歷史可以作為借鑑,大家必須留意外圍因素會否構成新一輪風險。

眾所周知,香港是開放型的細小經濟體,極容易受外圍因素影響,例如美國經濟復甦步伐、中國經濟增長快慢等,都直接左右投資者對投資香港的信心,隨着香港與內地經濟的關係出現微妙變化,香港作為內地主要對外窗口的角色有可能改變。長遠而言,香港的經濟實力是否仍足以支撐高昂的樓價,令人不無疑慮。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聯儲局縮減量化寬鬆政策的行動已接近尾聲,下一步行動將會是加息。雖然聯儲局本身對於何時開始加息也是眾說紛紜,相差的時間由半年至一年不等,若再加上香港加息時間表未必與美國同步,本港銀行可能因應本身的獨特因素例如拆息高企,需要比美國更早加息或提高按揭利率,都會令業主供樓負擔大增,能否應付裕如,都是未知之數,令香港樓市的變化更難預測。

本港現時面對的樓市供求失衡,並非一時三刻出現的問題,而是上屆政府長期停止批出新土地供應,令供不應求問題不斷惡化的後遺症,現屆政府在推出新土地方面雖然比較積極,但遠水不能救近火,而且在傳達本港樓市未來供應充足的訊息上不夠徹底,亦未能持之以恒,無法建立市場對樓市的適度預期。港府官員在管理市場預期方面若繼續愛理不理,只會令本身推行的樓市調整政策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