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金屬融資案揭蓋後,進入嚴查程序,預料商品重複抵押騙貸醜聞,將愈揭愈臭。就目前所見,事件最終難免訴諸法律,到此地步涉及融資的銀行,急得跳腳也無用,恐怕要等冗長官司程序後,才有裁決。外界相信事件的影響將擴大,甚至殃及星港兩地金融系統。
事態擴大可能有兩個方向,一方面由青島港擴延到全國各地,另一方面引發一輪不同商品融資的普查。原因在於兩個主體發力,一個是有相關業務的銀行,有理無理會自查,或可揭露一些問題事件;另一個是當局迫於事態嚴重,或發大來一次嚴查嚴打。
這實質是一場以企業債為形式的危機恐慌,據現時初步資料所見,百多億元的數額,威脅很有限,然而,這卻是企業債風險的強烈啟示。這是繼地方債、五花八門的金融產品後,另一形式的債務風險。
內地企業債最興旺時,其融資觸角伸到香港,甚至伸到新加坡。較高的回報,吸引了港星兩地銀行捲入其中,港星兩地銀行放水,替代了內地緊縮收水後的放貸。
當中,不能說銀行不謹慎,這樣隔山隔水地放貸,自然睇得較緊,一般有抵押品的借貸,讓銀行視為穩陣。但點知你有張良計,人家有過牆梯,在內地,企業有心騙貸,瞞天過海的手段多的是。像青島港那樣的重複抵押求貸,企業實在並不難弄,只在於是否有心去做,偏偏就是撞上敢騙的,一來二往更多銀行上當不出奇。
可以肯定的是,青島港揭開的融資案,在廣闊的內地市場,決不是個別的,很快將見更多同類案情冒現。企業融資計時炸彈引線冒煙了,港星兩地捲入此業務的銀行,無不要認真來一次翻查,以期有所預防或補救。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