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的估值,有時連艾雲都嚇一跳。美國Call車App公司Uber之前公布新一輪融資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估值頓時急升至182億美元(約1,420億港元),一年翻五倍,成為歷來第二高身價的創業公司,僅次於facebook,再次帶出科技股的泡沫聯想。
目前Uber的估值大得相當跨張,把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一半公司的市值比下去,大過美國鋁業、金寶湯、家樂氏等傳統實業,只比租車公司Hertz和Avis合起來的市值略小而已。
Uber在○九年成立,至今共融資15億美元,估值由一一年的3.3億美元,升至去年八月的35億美元,再到182億美元,如坐直升機,而且投資者星光熠熠,有富達、KPCB、黑石,還有Google Ventures。
表面上Uber是Call車App,五年間由美國三藩市開始,拓展業務至37個國家的128個城市。不過,美國人每年花在的士的開支只有110億美元,又怎能讓這創業公司撐起182億美元的身價?答案是志不在此。
Uber行政總裁Travis Kalanick稱,目標不是現在的的士市場,而是正在創造完美的地面交通服務。單在三藩市灣區的買車和租車花費每年達220億美元,如果要革這市場的命,便能解釋高估值的玄機。
這公司的另一撒手鐧,是早前開始在紐約推出的速遞服務,只要有單車,人人可成為速遞員,客戶從手機App落單,上門收件和送遞。據悉,這服務增長速度比Call車還要快,隨時可成為獨當一面的業務。
如此的估值,起泡沒有?如果Uber獲得融資後,可在當前的業務上加速增長,估值看似合理。大眾看的是現在,金錢圈看的是將來,只要能描畫出令人憧憬而又可實現的市場,美國的風險投資非常樂意打本給你做生意。估值這回事,我哋識咩吖!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