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中信創業板式炒作?

本周開始,有超過十家新股陸續開始招股,雖然絕對不能和遠走美國的阿里巴巴集資額相比,但仍不失為一次新股的小陽春。

說起阿里,雖不在港上市,但仍然是本地金融界的一個焦點。六月十六日公司向美國審核上市當局進一步更新基礎營運資料,並首次披露全部27位合夥人名單。

公司截至今年三月底止的財政年度,純利增長1.75倍至231億元人民幣,這27位合夥人手中股份和認股權的價值,相信又會因此而再水漲船高。

有點奇怪是,外國財經傳媒最集中報道的,反而是其最新季度增長勢頭放緩一事。這有點像一三年騰訊(00700)宣布中績時,因推廣微信令毛利潤率稍微下降,紛紛出報告圍剿相似,有刻意唱淡的味道。

恕我又用陰謀論,我懷疑是替阿里搞上市的大行為談判上市作價,透過他們相熟的財經媒體去唱淡,以免已心雄的馬雲再調高上市作價。

阿里上市掀暗戰

誰都知,一般已入紙申請上市的公司,會盡量避免在正式掛牌前作出重大動作,省得令怕背黑鑊的審批當局又拖慢上市進程。但偏偏互聯網企業,就是一個講求反應快、求變的行業,刻意放慢腳步又怎能沒影響?所以截至三月公司的季度營銷增長只有39%,較前一季的62%明顯遜色。

然而,以阿里這種龐然巨物,放軟手腳下仍有如此增長,這真的是問題嗎?還是有人別有用心?中國互聯網市場龐大,內地互聯網企業根本毋須擴張到海外市場,相反,海外互聯網企業即使沒有政治因素,很大部分亦未必能夠適應內地經營生態,尤其是在網購方面。

六月五日,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於一三年已成為全球最大網上商貿市場,明顯是商機無限。當然,這是否另一場阿里上市輿論攻防戰,我們不得而知。

說起新股,我覺得香港本年度最大單一新股集資可能已完成。所指的是中信泰富(00267)向母公司收購大部分資產,變成整體上市一事。周二公司再布多引入10名投資者,共集資近53.4億元,連同上月引入以國家隊為主的投資者,所籌集的395億元,仍較初期預定的630億元規模為小。

外資及本港財經傳媒普遍對是次注資和集資持負面態度,自己則想從供求角度去看中信泰富日後股價走勢。

是次集資方式變相是一般創業板的全配售形式,一般散戶所持街貨比例有限,只要一眾畀面人士大部分繼續畀面,未有御旨前不隨便沽售,理論上一兩個類似Och-Ziff的對沖基金,就可趁消息為中信製造創業板股份首日上市式升幅。加上擴容後佔恒指比重更大,透過指數衍生工具,可以玩的立體財技,就可以更多姿多采。

興業僑豐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