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業志同會」上周末訪問廈門和金門,與當地官員探討兩岸三地金融合作機會。期間令人感嘆的是,高鐵為經濟發展帶來的便利,雖然沿線有少數居民受影響,但整體意義深遠和重大。日落黃昏還在廈門用餐,颱風壓境仍可舒適回港,深圳高鐵與內地多個城市互聯,預示着中港互聯網金融合作同具可行性。
廈門市政府表示,互聯網金融是重點工作,計劃中包括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尤其是P2P發展等。
互聯網金融提供企業融資模式,有通過電子商貿的直接貸款,如阿里小貸或京東商城。不過,更為普及的是「眾籌」這工具,從借款人的角度可分為四個商業模式:(1)無償募捐眾籌、(2)實物預售眾籌、(3)借款舉債眾籌(亦有分類方法稱為「P2P」)、(4)私募配股眾籌。
顧名思義,最後兩類眾籌接近銀行金融業的運作。「借款舉債眾籌」(P2P)如同銀行貸款,「私募配股眾籌」則接近私募基金的運作,不同之處是繞過銀行讓投融雙方直接接觸,以互聯網作為渠道。
借款人在平台上討錢,讓互不相識者隨意查看網上僅有的資料,如相信平台給予的信貸評分便投入資金。不難想像,借出的錢真有點「凍過水」。
在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平台提供這些融資安排,從好處看,具有創意、效率高、便利化、成本低、門檻低、接觸面廣等優點,最終可望幫助有需要籌款的人,所以得到廈門市及各地方政府支持和推動。
但從另一角度看,大家也明白有問題,因為不少籌款人的動機及透露的資料不可靠,絕大部分平台互聯網公司的能力、實力、態度、監控等均欠奉。為了填補披露訊息不足及真假難分的缺陷,兩種眾籌都傾向引入擔保安排,提升對償還能力的信心和保證。
香港商業銀行的貸款模式或投資銀行安排的私募基金模式,早就經歷考驗:從業人員需接受正規培訓,取得認可資格;借款人的信用評審有嚴謹制度,甚至用中央信貸資料庫核對;充分披露風險以保護投資者;受監管的銀行作為擔保人,可給予信心保證。
內地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可是大部分從業員未具備正規銀行業務經驗,拓展業務時暴露不少風險漏洞,創新之餘亦是時候檢討和改善,探討與不同專業合作也是一種創新,更是最高層次的「策略創新」。
香港金融中心發展多年,在極高國際標準下,積累豐厚實戰經驗,對風險防控有嚴謹要求,配合已應用多年的互聯網金融訊息(如網上發送對帳單)、互聯網支付、互聯網理財(外匯、股票、基金)等,結合跨境「人民幣離岸中心」角色,加上資訊自由和法制健全等優勢,積極探討兩岸三地的互聯網金融合作,可優勢互補共創商機。
陳鳳翔
具三十年經驗的資深銀行家,現為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客座教授、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教育局資歷架構的銀行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他分別於英國和香港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及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