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兜阿里 金發局倡IPO革新

港府金融「智囊」金融發展局昨發表報告,認為香港監管機構應與時並進,建議考慮分設不同市場類別,同時在股東保障下,容許公司以不同法律架構上市,藉此配合股權及管理形式的革新,吸引更多公司來港上市。投行普遍認為,有關建議明顯是針對阿里巴巴集團棄港赴美上市一事,若落實或可吸引阿里來港作第二上市,惟關鍵是證監會取態。

阿里決定赴美上市,近日更向美國證交會遞交補充資料,香港新股集資中心地位備受挑戰。金發局指,儘管香港過去十多年新股集資額每年均名列全球五大,惟與真正「國際」首次公開招股中心有距離。過去十年,監管機構推多項措施來推動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成果卻未如預期豐碩,監管機構罕有從全面角度檢討本港金融基本架構,認為香港的政策制訂者應全面檢討相關的法律環境及金融局勢。

籲放寬市場基本原則

為吸引更多公司利用香港作首次招股平台,同時關注到並非全部投資者能承受一些發行人獨特風險,建議香港考慮設不同市場類別,令不同類型投資者及發行人獲配對,並准許公司以不同法律架構上市,及促使香港發展成特定行業上市樞紐。

報告指,港交所(00388)現對企業架構或存不必要限制,建議在公開諮詢及適當保障下,循序漸進發展多元化新股市場,以容納更多不同業務架構企業。

報告提及《上市規則》中「同股同權」概念,被視為保障投資者基石,但同時令市場「先入為主」,反對有不同股權或管治架構的企業,認為香港要重新思考「同股同權」概念,港府及監管機構應該檢討一些市場基本原則,是否有修改或放寬空間。

金發局政策研究小組成員陳翊庭指,現主板與創業板是按公司規模及盈利區分,金發局沒具體建議如何分設不同市場類別,但認為不一定按規模區分,可按行業、不同法律架構、投資者承受風險能力區分。她強調,有關建議不是針對阿里來港上市,同時不是針對「同股同權」架構,強調金發局態度中立。

問及阿里已決定赴美上市,報告是否太遲出台,金發局政策研究小組召集人李律仁稱,報告籌備約一年,已盡量早出,不覺得現時出台是可惜。

業界反對主板再分類

據了解,監管機構過去曾研究「專業板」,但因本港散戶多,研究最終「胎死腹中」。消息續指,即使港交所與阿里商討在港上市時,曾提出香港是否可設「專業板」,但證監會不贊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不贊成將主板市場再分類,會令散戶無法參與部分新股,冀上市機制公平,不欲新股市場成機構投資者「搵錢樂園」。

港交所指,留意到報告就新股上市流程提出建議,將與證監會及金融同業在相關領域合作,推動香港市場發展。證監會指,會就建議諮詢政府、交易所及其他持份者意見。

阿里對報告未有評論

對於金發局建議,阿里沒任何評論。有投行董事指,金發局建議明顯是針對阿里,相信若落實,可吸引阿里來港作第二上市。不過,金發局屬諮詢機構,且證監會一直堅持「同股同權」原則,即使港府聽從金發局意見,仍要交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與證監會進行協調。

金發局建議考慮適當分設不同市場類別,投行認為不可行,如創業板、納指股份在港掛牌等,均成交疏落,區分後每個類別可能僅一、兩隻股份,更遭冷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