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中港監管要互通

滬港通計劃宣布後,現在各界都聚焦在是否可如期於十月正式推出。我相信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技術上不會有大問題;至於兩地市場制度存在的一些差異,則值得關注。最重要是兩地市場在互聯互通下,規管以至風險管理等各方面問題,能否盡快獲得解決或協調,是滬港通能否如期開通的關鍵。

制度差異有望收窄

中港兩地股市各有自己的發展歷史,也各自有不同需求,存在制度差異不足為奇。例如內地股市有漲跌停板機制,本港股市則從未引入這制度;內地股市不容許「即日鮮」,當日買入股票要翌日才可賣出,本港股市可分分秒秒買入賣出,毋須持貨「過夜」;內地股市交收制度是T+0,戶口有錢或有股票才能交易,本港股市是T+2,交易後兩天才貨銀兩訖;內地股市一開始便實行無紙化,本港股市無紙化卻一談二十多年,至今仍然「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此外,中港股市交易時間包括開市、收市時段,以至假期停市安排等也不同。

我認為港滬股市這些差異不足以對滬港通開通構成任何障礙,所謂「入鄉隨俗、入境問禁」,兩地投資者必須尊重並適應對方的制度,期望對方市場改制來加以迎合,是不切實際的,情況猶如我們投資美歐或其他亞太區股市,各地市場制度未必相同,都有各自獨特的需要。

惟其如此,隨着港滬股市各自的發展需要,制度上的差異,不是沒有逐步收窄的空間。例如港交所已在研究應否引入漲跌停板機制,港股實現無紙化交易據說已經排上立法程序,內地股市禁止即市買賣的制度,我認為早晚應有放寬餘地。

跨境執法考驗港滬

至於交易時段,我認為內地股市交易時間相對其他市場仍屬較短,日後延長至與港股看齊,乃大有可能,尤其是港滬兩地A、H股同時上市的企業數目愈來愈多,兩地交易時間相同,對於企業發布資訊更方便,對投資者也更公平。

滬港通正式開通的最重要課題,倒是如何做好市場風險管理,包括避免出現利用兩地監管法規與執法的不對接等因素,跨境進行如造市或內幕交易等違規活動,以及出現違規活動時如何有效執法等問題,我相信這是兩地監管單位最關注之處。

中港兩地證監雖然同具法定權力監管市場,職能卻略有差異,例如香港證監執法重程序,內地證監執法重效率,態度有不同,雙方如何協調,給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把關,是滬港通成敗的最重要因素。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